很多人都不了解項羽,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項羽是我國歷史上非常出名的一個人物,素有西楚霸王之稱。他跟虞姬之間的感情故事,更是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少男少女們。不過我們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內容,卻跟項羽與虞姬的感情故事無關,而是跟他與劉邦之間發生的垓下戰役有比較大的關系。
眾所周知,剛開始的時候,劉邦的實力遠沒有項羽的實力大。按理來說,項羽打劉邦,應該是穩贏才對。可是實際上,在垓下戰役中,項羽卻慘敗了——不僅沒有如愿得到天下的掌控大權,而且還被迫自殺身亡。那么,本來很有勝算的項羽,為何會在垓下之戰中慘敗呢?快來了解下原因!

一、垓下戰役發生的背景和經過。
要想搞清楚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我們就得先了解一下垓下戰役發生的背景和經過才行。首先,我們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該戰役發生的背景。沒發生這場戰役之前,項羽跟劉邦還一直在成皋和滎陽這兩個地方血拼。
原本項羽這方比較占優勢,劉邦即便有膽子跟項羽起正面沖突,他也占不到多大便宜。但是誰也沒想到,這樣拼著拼著,劉邦的優勢反倒變得越來越明顯。而項羽呢?可以說是被人耍的團團轉。
其次,我們再來跟大家介紹一下該戰役發生的經過。公元202年八月的時候,項羽在怎么也搞不過劉邦的情況下,跟劉邦訂立了鴻溝盟約。因為答應了跟劉邦均分地盤,所以項羽在訂立完盟約后,便決定撤軍。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劉邦竟然會在他撤軍的時候跑過來攻打他。
于是垓下戰役爆發,項羽在劉邦的圍追堵截下率兵逃到了烏江這個地方。不過到此以后,他并未繼續逃跑,而是選擇了自殺。結果,垓下戰役便以他的慘敗為結局收了場。自此以后,天下再無西楚霸王。

二、項羽慘敗的原因。
首先,太過于自負導致項羽慘敗。為什么這么說呢?其實還得從鴻門宴說起:若是項羽在那個時候能夠果斷聽勸,將劉邦給弄死,那之后即便天下依然要靠他親自去打,起碼他的對手中不會有劉邦這一號奸詐狡猾的人存在。
既如此,那他得到天下的困難程度肯定會自動下降很多。只可惜他當時表現得太過自負了,總覺得劉邦肯向自己示弱,就代表自己的實力已經強悍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實在愚蠢得很。
其次,太過于急功近利導致項羽失敗。垓下戰役發生前,項羽所占的優勢明顯遠大于劉邦。若項羽肯認真綜合地去分析一下時局和形勢,然后制定出一個攻守皆備的對抗策略出來,那即便劉邦再怎么狡猾,他也有較大的可能保存好實力。
而只要實力得保,那項羽的結局就未必會變得那么慘不忍睹。但是實際上,項羽并未這樣做,而是非常急功近利地帶著兵將們奔襲新的據點。
結果,他正好中了劉邦設下的陷阱。既如此,不被人家當成喪家之犬追著打那才叫奇怪呢!所以說,太過于急功近利也算得上是導致項羽失敗的一大原因。

再次,對手過于厲害也是導致項羽慘敗的一個原因。反觀劉邦,我們也照樣能夠找到一個導致項羽慘敗的原因,那便是劉邦這個對手簡直太厲害了。首先,他非常會用人。什么樣的手下該在什么時候派上用場,他知道的一清二楚,也確實都讓相關人才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他們本該發揮的作用;其次,他非常了解自己的對手。
正因為他很了解項羽的為人,所以才能在垓下戰役發生前,就將項羽耍的團團轉,弄得項羽又是撿了芝麻而丟了西瓜(比如說,他在費力攻下一個新據點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曾經占領的老地盤竟然已經被劉邦給霸占了),又是主動將自己的兵力送到敵人的虎口中。
總之,原本好好的一盤棋,讓項羽給嚇得走入了死局。所以項羽之所以會慘敗,很大程度上都應該在他自己身上找原因才對。畢竟身為對手,劉邦使用的手段再怎么下三濫,也算得上是合情合理。
若是項羽因此而感憤憤不平,那他就表現得太過于幼稚了。要知道,戰爭向來是殘酷的,對手也向來是無情的。在戰爭中跟對手講道理,反倒容易惹來對方的嘲笑。倒不如盡可能從自己的身上找找失敗的原因,最起碼還能贏得個善思己過的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