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秦國羋月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羋月,史書上稱作羋八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女政治家。在別的后宮女人還在忙著勾心斗角爭權奪利的時候,羋月已經開始為大秦江山社稷的將來謀劃了。

因為古代婦女不是這樣來取名字的,所以你要說羋月有沒有其人,我說羋月這人沒有,但是羋八子這個人有,他就是后來的宣太后,秦國的宣太后。羋八子這個人存在,但羋八子絕對不可能叫羋月。
羋姓是中國較古老的姓氏,是周時楚國貴族的祖姓,由于其后已經分衍為諸多其他姓氏,因此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楚人起自黃帝之孫顓頊高陽氏。據《史記·楚世家》的記載:“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陸終生子六人,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后也……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記其氏。”
然而,真實的羋月最多算是楚國的一個“宗女”,也就是楚國的皇室宗親,但因為年代久遠,皇室宗親家族越來越龐大,血脈關系也越來越疏遠,到了羋月這一輩已經家道中落。
楚國貴族體系:王本家,熊氏;然后武王后裔除王本家外集體改屈氏,景平王后集體改氏為景氏(昭王后裔集體改昭。這就構成了所謂的三戶,后面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就是這樣來的

但是好景不長,秦武王是個好勇擅斗的人,經常與人斗樂,正因如此也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在秦武王攻下洛陽后,直奔周室太廟,觀看大禹留下來的九鼎。而他的臣子有人能將這個鼎舉起來,為了證明自己也行,秦武王不顧別人勸阻,前去舉鼎,但是最后不僅沒有將鼎舉起來,反而摔倒在地,鼎砸在了他的右腳上,當晚就駕崩了。這應該算是死的最荒唐的一位君主了吧。
而惠文后還沒有死,所以為了區分,羋月被稱為宣太后,歷史上的“太后”一次誕生了。但惠文后不肯罷休,她拉動支持她的大臣叛亂,要擁立公子壯為王。羋月也做出了回應,她買通了國相和手握兵權的大將保持中立,然后羋月回到楚國借兵,用幾座城池的許諾讓楚王出兵。
此后,隨著秦國的日漸強大,秦昭王也日漸成熟,其對太后當政的局面也頗為不滿。據《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中記載,秦昭王得到范睢的輔助后,勢力漸增,因而后者向其獻策,說國中只聽說有太后、穰侯、華陽、高陵、涇陽,不聞有王也;“今臣聞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華陽、涇陽佐之,卒無秦王,此亦淖齒、李兌之類也。……”

《羋月傳》中,女主羋月即秦宣太后還有一個男寵魏丑夫。魏丑夫的“丑”是名字,倒未必是真丑,他這段風流史也上了《戰國策》,其中即記載說:“秦宣太后愛魏丑夫。太后病將死,出令曰:‘為我葬,必以魏子為殉。’”
歷史總是充滿了血腥和陰謀。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引誘義渠王入秦,把他殺死在甘泉宮的溫柔鄉里。而此時,秦國虎狼之師一舉攻滅義渠。義渠王那兩個兒子也先后死去,原因不明。
太后主政時任用弟弟魏冉、羋戎以及兒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貴主政。宣太后及四貴的專權極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權力,造成了秦國國內只知有太后和四貴,不知有秦王的局面。魏國人范雎逃亡至秦國后,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議收回五人的權力,以免造成淖齒、李兌那樣弒君篡國的禍亂。秦昭襄王采納范雎的建議,廢宣太后,將魏冉、羋戎、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貴驅逐出秦國。自此,宣太后還政于昭襄王而退出了政治的舞臺。前265年十月,宣太后去世,葬于芷陽驪山。一代英雄人物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太后,宣太后羋月為后世留下了一個經典范本:有所作為,也很風流,一生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