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對秦朝充滿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了一篇詳細文章,供大家參考。
國家滅不滅亡,是由經濟狀況決定的,而決定經濟的,除了社會發展水平,還有就是上層確定的經濟制度。
從秦的經濟制度來看,秦帝國是個典型的古典法西斯國家,推崇軍國主義,實施刑徒經濟。

早在戰國時,就不難發現,秦國的各方面科技和經濟文化水平是七雄中最差勁的一個。當時魏趙齊已經開始大肆發展冶鐵技術了,秦國還是只能裝備青銅武器。像齊國的工商業發展十分蓬勃,國內各大哲學派系百家爭鳴,雖然五國伐齊后整體軍事實力大大下滑,但其經濟實力和文化實力仍然不容小覷。
再就是魏國和楚國,科技水平在戰國中可謂是時代前沿最先進的工程學和金屬冶煉也就出自這兩個國家。
可以說在這些方面,秦國哪一條也不如六國,但這不代表秦國就弱。雖說比較落后,但秦國有這么個優勢:全國上下政歸中央,全國的經濟也由中央支配,相比東方六國,秦國的王權可謂是最強的。這種優勢能充分的利用國力去發動對外戰爭,獲得更多的勞動力。

在經過商鞅變法之后,秦國走上了一條與東方六國不盡相同的路線,便是古典法西斯路線。在這國家里,政府為了更好的剝削國民,采用了法家嚴苛的律法,好讓秦民懂得順從、乖乖聽話。一單觸犯法律,百姓便會被化為刑徒,從而從事大量的國有化體力勞動,或是被迫服兵役。
不過政府也清楚,過度的剝削會激起民眾的反抗,也是為了提高刑徒的戰爭積極性,秦律規定只要憑借敵人人頭便可以領功升遷,從而擺脫刑徒經濟的剝削。
典型的軍國主義社會,但也就是憑借這軍國主義的力量,落后的秦國吞并了東方六國,成為了唯一的中華帝國。
不過六國被滅后,戰爭并未結束,當時北有匈奴、南有百越,所以只要有戰爭存在,奉行軍國主義的大秦就可以存在。
但是隨著匈奴被北逐七百里和象郡的設立,秦帝國無休止的戰爭終于告一段落。但是秦朝的體制卻沒有改變,仍然是嚴苛的刑徒經濟,可以看到秦帝國從上到下都沒有要改變的意思,而被迫充作刑徒的民眾卻越來越多,多到民怨沸騰。

在秦朝,底層人唯一可以擺脫刑徒經濟方法就是立軍功,而現在沒仗可打,所以刑徒們基本就可以說是沒有出路了。
上面剝削愈演愈烈,下面生活暗無天日,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終于,一伙刑徒在陳勝吳廣的帶領下于大澤鄉起義,掀開了秦帝國滅亡的序章。
吸取了秦帝國的教訓,后面同為軍國主義社會的漢帝國就很懂得變通。漢武帝改革后,漢帝國也走上了秦朝軍國主義的老路,以至于漢武帝后期大漢國力疲敝,然而武帝之后,他孫子漢元帝馬上大搞休養生息,讓民眾喘口氣,采用寬刑簡罰,縮減了刑徒的數量,恢復了民眾的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