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其他國家滅亡都是因為實力變?nèi)?漢朝滅亡為什么是因為太強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漢朝滅亡。感興趣的小伙伴們趕快來看看吧!

  對于漢朝的滅亡,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有這樣的評價:

  “國恒以弱喪,獨漢以強亡。”

  就是說,其他朝代都是因為軍事力量弱而亡國,唯獨漢朝是在軍事力量還很強大的時候亡了國。

  漢朝的亡國,是不是特別值得玩味啊。

  在《無為而治的文景之治:名為輕徭薄賦,實則重稅壓民》里,我們就提到了,漢初沒有能力從土地收稅,干脆大幅度減稅,但為了保持財政收入,轉而收人頭稅。

  這最終導致了豪強的崛起。

  所以漢朝是亡于豪強,而非農(nóng)民起義。

  今天我們就仔細來分析下這件事。

  01

  什么是豪強呢?

  豪強是個統(tǒng)稱,就是把諸侯王、外戚、貴族、大臣、官僚、工商奴隸主等等都包括在內(nèi)。

  說白了,豪強就是一個既有政治力量,又有經(jīng)濟勢力的階層。

  豪強的誕生,“禍根”就是漢朝初年減稅埋下的。

  漢朝初年因為按土地征稅有各種困難,但也不能不征稅,就開始依賴征收技術更簡便、管理成本更低的人頭稅。

  按人頭征稅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買地成了特別劃算的買賣。

  因為減稅,要上繳的田賦很低,三十稅,甚至還有好些年一分錢都不用交。

  所以那些有錢的官僚地主、富商大賈,都愿意大量買田。

  比起田地帶來的財富,要上繳的那點兒人頭稅真是算不了什么。

  田賦已經(jīng)那么低了,這些官僚貴族們還經(jīng)常隱瞞田畝的數(shù)量,偷稅逃稅。

  更可怕的是,他們還能利用手上的特權兼并土地。

  你看看,這一項項加起來,又能投資土地,又不用負擔重稅,這勢力可不就加速壯大起來了嗎?

  02

  在漢朝,收稅收的不是糧食布匹這些實物,而是收貨幣。

  這看起來好像很先進啊,現(xiàn)代國家收稅都是收貨幣,兩千多年前的漢朝就這樣干了,是不是很牛呢?

  其實,不是漢朝統(tǒng)治者不想收實物,而是沒辦法啊。

  收實物,成本高,管理起來也更難,收貨幣的話就方便很多了。

  這里說下,中國古代的王朝,收稅更多是收實物,糧草啊、布匹啊,這些可以直接轉化成軍隊的戰(zhàn)斗力。

  在沒有建立現(xiàn)代財政體系之前,收貨幣,其實是助長了豪強的壯大。

  我們來思考下,如果你是漢代的一個普通農(nóng)民,交稅的負擔并不輕,這個問題我們在《無為而治的文景之治:名為輕徭薄賦,實則重稅壓民》講過了,田賦是少了,但還有人頭稅,人頭稅加起來還比以前交的稅多了。

  那現(xiàn)在交稅有一大部分還得用貨幣,你是不是就得大量賣出你的農(nóng)產(chǎn)品,或者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才能賺到貨幣呀?

  甚至,你還得去借高利貸,才能成繳納任務。

  朝廷那邊,收到大量的貨幣之后,要滿足各種需要,就還得大規(guī)模采購物資,對不對?

  你要賣,朝廷要買,那就需要有大批的商人存在,這些商人就得去各地收購和銷售農(nóng)副產(chǎn)品。

  如果是完善的商業(yè)經(jīng)濟,那當然沒問題,還能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

  但是,那可是漢朝啊,距離第一次工業(yè)革命還有近2000年,主要商品都是農(nóng)產(chǎn)品,農(nóng)產(chǎn)品不是機器大生產(chǎn)下的工業(yè)品,沒法大規(guī)模、有彈性地生產(chǎn)。

  在這種經(jīng)濟條件下,商業(yè)經(jīng)濟一定是畸形的。

  畸形,導致的后果就很明顯了,要想賺錢,就得囤積居奇,用高度投機的方式操縱市場。

  誰能干這些事兒?

  當然就是和權力勾結在起的商人,或者自家就在經(jīng)商的權貴們,他們靠這樣的方式牟取暴利,勢力越滾越大。

  03

  漢朝的選官制度,也是助長豪強的勢力。

  漢朝初年的時候規(guī)定,家庭財產(chǎn)必須要十萬錢以上才能為吏,后來到漢景帝的時候降到了四萬錢。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漢初沒錢嘛,養(yǎng)不起官員,所以規(guī)定有錢人才能當官。

  不只如此,剛開始還有法律規(guī)定,工商戶不能做官,不過,如果你有錢,可以通過購買土地成為地主,然后就能做官了。

  當然了,漢代也會用各種途徑選拔讀書人做官,這就是窮人走向仕途的路徑了。

  但是那個時候,教育可是稀缺資源,不是人人都能享有的,讀書人本來就出自富裕人家或者官宦家庭。

  說白了,有錢人做官的成功率更高。

  用今天的眼光看,那是把有經(jīng)濟實力的精英們納入到權力體制內(nèi)了,肯定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

  可是,這么一來,大地主、富裕商人、貴族官僚、書香世家,其實就是同一撥人。

  而且,因為教育資源和財富都集中在這些人手里,這種多位一體的情況還會很穩(wěn)固地世代循環(huán)下去。

  這樣,豪強就成了一個綜合體——集地主、商人、官僚、文人、地方領袖于一身。

  豪強在地方,可謂是一呼百應。

  04

  豪強是如何吞噬大漢王朝的呢?

  在西漢后期和東漢大部分時期,國家的整體經(jīng)濟水平實際上在提高,農(nóng)耕工具比之前先進了,也開始精耕細作了,還開發(fā)了不少水利工程。

  但這些發(fā)展都在豪強控制的田莊里發(fā)生。

  這些田莊有多大?“池魚牧畜,有求必給”,你想要什么有什么。

  這還不算,豪強對外筑起壁壘,甚至還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像不像一個個小國家?

  換句話說,漢朝的社會經(jīng)濟在發(fā)展,但中央并沒有收益,發(fā)展的紅利都進了豪強的口袋里。

  經(jīng)濟發(fā)展,錢卻都在豪強的莊園里,帝國沒法對這些莊園征稅,也就沒法壯大力量,這就形成了“國弊家豐”的局面。

  就是說,國家財政沒錢,豪強家族卻非常富裕。

  更糟糕的是,在地主豪強的莊園之外,那些失去土地的人在流浪,社會秩序逐漸敗壞。

  國家呢,因為收入有限,漸漸地也就喪失了救濟流民的能力,緊接著,也就沒法維持社會秩序了。

  有了經(jīng)濟實力,當然就想篡奪最高權力了。

  豪強們在地方有經(jīng)濟實力,在朝廷又是大官,所以帝國實際的權力其實落在了他們手里,而沒在皇帝手中。

  我們都知道,西漢亡于王莽。

  而王莽就是豪強出身。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各方英雄,其實也是各方的豪強。

  漢朝滅亡的根源,始于文景之治,土地稅大幅減免,財政收入轉向人頭收稅。

  從《為什么中華文明能培育出全世界最早的大一統(tǒng)帝國》這篇文章,我們知道,收人頭稅,其實是回到了邦國統(tǒng)治,這就給大漢王朝留下了一個個有錢有勢有人的豪強。

  哪怕漢武帝實行推恩令,也鏟除不掉這個尾大不掉的豪強階級。

  民富不一定帶來國強,要有有效的財政手段才能把民間財富轉化成國家的力量。

  否則,就會造成“國弊家豐”的局面,最后國家喪失對社會的掌控力,而導致滅亡。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