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劉恒還是代文時有著怎樣的經歷?他為什么能避免匈奴的大規模侵擾?

  如果你對代王劉恒很感興趣,那么小編為你準備了詳細的文章,希望可以為你提供參考。

  漢十一年春正月(公元前196年),劉恒被漢高祖劉邦封為代王,這一年,他7歲。

  劉恒并不是漢朝的第一任劉姓代王。漢六年春正月,在臧荼、韓信、彭越等異姓諸侯王被誅滅之后,高祖開始分封同姓諸侯王,其中封兄宜信侯劉仲(又名劉喜)為代王,這是漢王朝的第一任劉姓代王。此時的代王國轄代、云中和雁門三郡五十三縣,其地均在恒山以北,地接匈奴。高祖七年十二月,匈奴攻代,代王劉仲棄國,自歸洛陽,被廢為合陽侯(《史記˙高祖本紀》載劉仲封王在漢七年二月,棄國在漢八年九月,《史記》功臣表、將相表、諸侯王表時間各異,梁玉繩認為皆誤。此據《漢書˙高帝紀》)。

  之后,高祖立他和戚夫人所生的愛子劉如意為代王,這是第二任劉姓代王。為防止匈奴的侵擾,高祖這次還封親信陳豨為陽夏侯、并以趙相身份統領邊兵,守衛趙、代邊防。

  陳豨守邊,有效地抵御了匈奴入侵。可有時最危險的敵人,往往不是外寇,而是內奸。漢十年八月,陳豨在代地發動了叛亂。

  漢十一年正月,在平定了陳豨的叛亂之后,高祖回到洛陽。燕王盧綰、相國蕭何等三十三人請立劉恒為代王。從這時起,一直到劉恒登上皇位,他一共當了十七年代王。這十七年,任憑外面風詭浪譎,他在代地的生活一直風平浪靜。既沒有遭遇像他叔父劉仲時匈奴的大規模侵擾;也沒有遭遇陳豨那樣手握重兵的邊將權臣的叛亂;更重要的是,在上層權貴激烈斗爭,呂后殘害劉氏宗親時,他也能像沒事人一樣置身事外,最后還坐享勝利果實。

  漢初之時,匈奴兵強馬壯,不時侵擾漢朝邊境。劉邦曾被圍在平城七天,最后幸得陳平奇計才得以脫險。孝惠帝和呂后主政之時,冒頓單于還寫信褻瀆呂后,言詞甚為無禮,但迫于當時形勢,呂后也只能軟語卑詞。那為什么代王劉恒就能有幸避免匈奴的大規模侵擾呢?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得益于劉邦的妥善安排。這次封劉恒為代王時,高祖把云中以西從代國分割出來,設立云中郡,作為代國抗擊匈奴的一個屏障,同時把太原郡的許多地方劃歸代國,遂使文帝受封時代國的疆域,移到了恒山以南,轄代郡、雁門和太原三郡,王都也移到了太原郡。(《漢書˙高帝紀》:上還洛陽,詔曰:“代地居常山之北,與夷狄邊,趙乃從山南有之,遠數有胡地,難以為國。頗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屬代。代之云中以西,為云中郡,則代受邊寇益少矣?!?王都在太原郡的哪個縣,《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都晉陽,《史記˙孝文本紀》記載都中都。中都在今山西省平遙縣西北,而晉陽在今太原市晉源區,二者之間相距八十公里左右。從《史記·孝文本紀》“(文帝三年)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復晉陽、中都民三歲?!钡挠涊d,如淳認為劉恒初封代時,王都在晉陽,后來遷徙到了中都。而梁玉繩認為:“當時詔都晉陽,而實居中都,亦猶韓王信詔都晉陽而請居馬邑耳?!?/p>

  同時,劉邦還把宿將付寬任命為代相國(原為齊相國),并領兵守衛邊防。付寬是一名騎將,秦漢之時的騎兵的戰斗力是很強的。他和同為騎將的靳歙可謂戰無不勝,《史記》載他們“誅名將,破軍降城以十數,未嘗困辱,此亦天授也”。猛將守邊,也能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二是從高祖晚年開始,漢朝開始了以女人換和平的和親政策。在經歷了平城之圍后,劉邦命劉敬為使,奉宗室女為單于閼氏,并和匈奴約為兄弟,每年送給匈奴一些絲綢、酒和食物等。惠帝和呂后秉政之時,繼續奉行和親政策,緩和了漢匈之間的對立沖突。雖然和親并不能徹底解決矛盾,但可以換得短暫的和平。文帝在代地的平靜生活,正是通過和親換來的。

  可以說,代王劉恒既得與匈奴和親之天時,又得國域南移之地利,更得與守將和諧相處之人和,避免了匈奴的侵擾。

  高祖劉邦駕崩后,呂后為了獨握大權,開始殘害劉氏宗親。先是在漢惠帝二年,鴆殺了戚夫人所生的趙隱王劉如意,接著在高后七年幽殺了趙幽王劉友,逼殺了趙共王劉恢,后又使人殺了燕王劉建之子,使燕國絕后除國。那代王劉恒很可能是因為他母親薄姬的不受寵幸,而得以幸免。在劉恒被封為代王時,呂后能放薄姬隨子之國,也就沒有把他們看作危險的對手。在殺死了三任趙王后,呂后曾有意讓劉恒接任第四任趙王,而劉恒謝絕赴任,理由是“愿守代邊”,呂后也不再強求。(《史記·呂后本紀》:秋,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趙,代王謝,愿守代邊。)也許呂后欲徙代王為趙王,只是試探,其真實想法是封武信侯呂祿為趙王。

  劉恒在代之時,曾有一位代王后,她在代王未入立為帝之前死去。非常蹊蹺,有關這位代王后的記載非常之少,少到不合常理——連姓氏都沒有留下。更為蹊蹺的是,代王后生的四個兒子(《史記·孝景本紀記載“前后有三男”》),在文帝即位后三個月內全部死去,這就引起后世無限猜想。

  《史記˙外戚世家》記載:“四男更病死”。代王后因某種病早早離世,她的四個孩子很可能遺傳了母親的致病基因,先天不足。受古代低下的醫療水平所限,所以導致孩子相繼夭亡。

  第二種觀點認為,代王后的四個兒子都是被竇漪房所害。代王后的兒子是嫡出,且又年長,按照封建宗法制度,將來是要被立為太子的。為了自己的兒子能被立為太子,也為了自己能被立為皇后,所以竇氏謀害了代王后的四個兒子。

  第三種觀點認為,是文帝自己將四個兒子處死。呂后為掌控朝政大權,大搞“劉呂配”,使大多劉氏子孫都娶了呂氏之女,代王后很可能也是呂氏族女。周勃等功臣集團和部分劉氏宗親發動政變,盡誅諸呂,連惠帝的四個兒子也被殺害。為了讓反呂派安心,文帝必須與呂氏家族劃清界限,于是犧牲了自己的四個兒子。

  其實,所謂平安代王,有天時地利之客觀原因,更是薄姬和代王劉恒藏愚守拙,自遠朝局的主觀爭取。代王最后坐享漁翁之利,以藩王入承大統,正以實踐為《道德經》做了注解:“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