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共有五個兒子,其中長子岳云一直被認為是岳飛的養子,然而這個說法其實是一個誤解。在《金佗續編》卷中清楚的記載著,當岳飛案平反昭雪時,岳云的妻子曾上書稱“并系阿翁樞密親孫”,因此岳云、岳雷的兒子都是岳飛的親孫子。這意味著岳云也是岳飛的親生兒子,而非養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一二《岳少保誣證斷案》中亦稱“岳飛次男岳雷”,岳雷是此男,那岳云則無疑就是岳飛的長男了,這與岳云是岳飛養子的說法完全沖突。
很明顯,岳云就是岳飛的親生兒子,養子說法只是一個誤傳。不過,好生生的為何會出現這個誤傳呢?這恐怕與岳飛的第一任妻子有關。
岳飛的結發妻子劉氏是他十六歲時父母包辦所娶的,兩人婚后生有兩子,分別是岳云和岳雷。岳飛年輕時并不出名,但他在母親的教導下,懷有精忠報國的愛國思想,因而成年后便參軍抗金。當時天下大亂,金軍南下,北宋滅亡,南宋臨時政權不斷潰敗,連岳飛的家鄉也為金軍席卷,因此岳飛失去了和家人的聯系。

數年后,岳飛已經于沙場上搏殺立功,嶄露頭角,執掌兵權。這個時候岳飛和家人已經團聚,唯獨不見發妻劉氏。不久后,韓世忠的部下出使岳飛,給他送來韓世忠的口信:“傳語岳宣撫,宣撫有結發之妻,見在此中嫁作一押隊之妻,可差人來取之。”
韓世忠告知岳飛其妻子嫁給了自己所部的一個小吏,讓岳飛來認領。岳飛聽聞后沉默不語,沒有答復,且最終沒有將發妻劉氏帶回。
妻子嫁給他人自然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尤其是對于一代名將岳飛來說。可是結合那個時代背景,天下大亂之際,家中的頂梁柱參軍抗金,戰亂波及下,一介弱女子想要求生,何其不易,為了求生嫁給其他人也無可厚非。岳飛身為大將,就這樣拋棄了劉氏,似乎有點絕情了。其實不光后世人這么想,就連皇帝趙構聽說了也覺得岳飛這事做得不太地道,專門召他上殿詢問他為何拋棄發妻。
岳飛答曰:“履冰渡河之日,留臣妻侍老母,不期妻兩經更嫁,臣切骨恨之。已差人送錢五百貫,以助其不足,恐天下不知其由也。”(《三朝北盟會編》)
原來,岳飛對劉氏早已厭惡,其中的緣由不是劉氏給他戴帽子,而是劉氏沒有侍奉他的母親。岳飛是一個大孝子,他臨行前專門囑咐劉氏,讓她務必將母親照顧好。可是岳飛渡河與家人失散后,劉氏竟然將岳飛的母親和孩子全部拋棄,兩次改嫁給他人。

劉氏于亂世中不容易,但年邁的岳母更不容易。劉氏若不想擔照顧岳母的責任,盡可以早告知岳飛,以岳飛的氣量定不會為難于她。劉氏沒有說,但在岳飛走后,她又將岳母拋棄,嫁于他人。
正因為如此,岳飛對于劉氏不僅是厭惡,心中還帶著恨意,“切骨恨之”四個字,在岳飛口中是很少說出來的,尤其是對于曾經的結發妻子說出這樣的重話,可想而知岳飛當時的心情。
而且,岳飛也并非完全冷血絕情,他在得知劉氏嫁給韓世忠的一位部下后,便差人送錢五百貫。送錢代表著岳飛與發妻劉氏徹底恩斷義絕,兩人互不相欠,也再無干系。岳飛送去的這些錢并不算少,完全夠劉氏一家人富裕的過完一輩子,所以劉氏并非晚景凄涼。
其實,從岳飛選擇的第二任妻子的性格也可以看出,岳飛不可能喜歡劉氏。
岳飛所娶第二任妻子名為李娃,字孝娥,她人如其名,侍奉岳飛的老母親十分孝順,處理家事很有禮度。而且李娃與岳飛結識于戰亂,兩人經歷過生死,李娃還是一位懂軍事的賢內助,每一次出征前,李娃都會以岳飛夫人的身份去探望岳飛部屬的家人,陣亡的將士親屬們也都會得到李娃的特殊關照。岳家軍能夠有強大的凝聚力,李娃功不可沒。
李娃對岳云和岳雷視如己出,對他們悉心照料,兩個孩子對后母李娃的感情比生母劉氏的還要深得多,畢竟劉氏在生下他們不久后就改嫁了。
趙構和秦檜冤殺岳飛和岳云后,岳家沒了頂梁柱,李娃帶著岳雷和三個親生兒子被流放到嶺南。這里環境艱苦,但李娃仍堅持將岳飛的后人撫養成人,這才等到了岳飛平冤昭雪,并留下了岳飛的血脈。
有李娃這樣的賢內助,岳飛就更不可能將拋棄老母親而嫁于他人的劉氏找回來了。所以岳飛才會那樣絕情,送去錢財和劉氏一刀兩斷。至于劉氏嫁于韓世忠部下后,其生活如何,最終的結局又是什么,由于史書上沒有任何記載,所以我們終究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