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原來世人眼中“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是如何在官場中立足的

李林甫,這位被人稱為“口蜜腹劍”的官員,其聰明機敏的頭腦和狡猾的手法在官場中廣為人知。他深諳政治游戲的精髓,懂得鋪張浪費先關心民生,用甜言蜜語籠絡人心,卻又在關鍵時刻毫不留情地出手。如何在官場中立足,李林甫的故事成為了許多人推崇學習的榜樣。

提到唐朝,就不免會想到“玄武門之變”、“文成公主入藏” 、“韋后當權”、“玄宗即位”、“開元盛世”、“安史之亂”等這些歷史事件;同樣,也會想到李隆基、楊玉環、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高力士、李白、杜甫等歷史人物。

但不管是一件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還是一個性格豐富的歷史人物,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有人才會有事發生,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每一個故事也都很精彩。有些或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有些可能也是寡聞少見的。

在由岳麓書社出版的這本《大唐之變:安史之亂與盛唐的崩裂》(以下簡稱《大唐之變》)中,作者就給我們介紹了一場深刻改變大唐歷史走向的大暴亂——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件標志性事件,這場大叛亂不但使大唐從此由盛轉衰,更是影響了后世數百年的政局與歷史。

原來世人眼中“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是如何在官場中立足的

《大唐之變》這本書的作者是國內知名歷史學者袁燦興。他是中央電視臺《法律講堂》的主講嘉賓,曾出版過《軍機處二百年》《大清內務府》《明人的率性生活》《湘軍征戰史》《北洋戰史》等多部著作。

在《大唐之變》這本書里,袁燦興博士基于大量史料,以紀實的手法,生動的筆調,全景細致地向我們展現了“安史之亂”這一歷史巨變的全過程。在這期間,涌現出無數個精彩的人物故事。

提到“安史之亂”,除了李隆基、楊玉環、楊國忠、安祿山等人,最應該提到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唐朝宗室、宰相,長平王李叔良的曾孫——李林甫。

李林甫一直是一個角色鮮明,很有特色的人物,他被稱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在我們過往的記憶中,對李林甫最多的印象就是:他是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但后期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使得朝綱紊亂,又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勢力坐大。他的一生,可謂是做足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大奸臣該做的事。

不過,在袁燦興博士的這本《大唐之變》里,相比過往的印象,他似乎又多了一些更鮮明的特點。他不止是大家印象中那個“口腹蜜劍”的陰險狡猾之人,還是一個在官場中游刃有余的官場人。

但他雖然能掌握官場中的規則,卻做不到進退自如。生前,他是群臣之首,風光無限;死后,卻落得一個削職、開棺、子孫流放的下場。

真是活著時有多風光,死后就有多凄慘。

一、官場達人李林甫:安祿山見到他如同“老鼠見到貓"

作為群臣之首的李林甫,上能逢君所好,下能知人善任,妥妥的一枚官場達人。

不過,官場達人有時候也未必真的是達人,也有可能是“偽達人”。

我們都知道,楊玉環有一個干兒子,就是安祿山。

胡人安祿山仗著自己得到李隆基和楊玉環的喜愛,一直行事放浪、膽大妄為,朝中無人不畏懼他。

但是,再大的老鼠也怕見到貓,安祿山在見到當朝宰相李林甫時就像“老鼠見到貓”一樣。

其實這中間還是有一個緣由的。

市井間一直相傳,李林甫是有仙緣之人,本可以修仙,但他卻為了二十年的榮華富貴,放棄了仙家機緣。雖然如此,但因他有仙緣,所以能夠看透人心。而安祿山又是一個詭計多端的人,自然害怕被李林甫看穿了自己的那點心思,當然就會畏懼他了。

令一向膽大妄為的安祿山都感到畏懼的人,更何況是對其他人來說呢。或許大家表面都對他恭恭敬敬,有禮有節,但背后卻會因為他而感到惶恐不安。

所以李林甫表面看起來是大家爭相圍繞討好的對象,背后卻也是唯恐避之不及之人。

他最多只能算是一個官場偽達人。

二、官場牛人李林甫:手中的權力再大,也有“帶不動”的下屬

李林甫雖然是個官場偽達人,但能一路升級打怪,做到宰相這個位置,可見他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官場牛人。只可惜,不管他再牛、再厲害,手中的權力再大,他也有“帶不動”的下屬。

真可謂就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王鉷是李林甫手下的一員大將。在天寶十一載四月初十日,王鉷的弟弟王銲和刑縡因長期不得志,無法大展宏圖,心中都積有抑郁不平之氣,于是兩人相約要一起發動兵變。卻不想,在起事前就已經被告發到官府了。

發動兵變者,肯定是死罪一條,甚至還會牽連全家,王鉷自然也是有罪之身。

但是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宰相李林甫,可不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得力干將因此卷入這場禍端。于是他就在李隆基的面前為王鉷進行開脫,看到李隆基其實也并不是非要治王鉷的罪時,李林甫就在私下悄悄叮囑王鉷,說道:“此事已無大礙,只是你得上表,請嚴懲王銲。”

本以為王鉷會乖乖聽從李林甫的話,直接上表自己的弟弟,卻沒想到,王鉷在見到李隆基后,不但沒有上表嚴懲自己的弟弟,反而是為其求情。

他的這一舉動,恰好又被李林甫的死對頭楊國忠所利用,直接翻出他過往的各種黑暗歷史,導致最后李隆基也不得不下令將王鉷與其弟王銲一起誅殺。

王鉷一死,李林甫一派也算是痛失一員大將,這也為他的對手楊國忠快速得勢提供了有利條件。

李林甫悔嗎?可能會悔吧。

他應該會后悔沒有提拔一個已經完全泯滅良知的人作為自己的打手,反而是選擇了還有愛家人之心的王鉷做下屬。

不過,李林甫與王鉷或許在某些方面是一路人,但歸根結底,他們始終不是一類人。

三、官場小人李林甫:經常詭計多端,偶爾“殫精竭慮”

現代人對李林甫最大的一個印象就是:口腹蜜劍。

什么意思呢?通俗點來說就是:這是一個實打實的壞人、小人。雖然嘴里說著像蜜一樣甜得好聽的話,但心里卻在打著害人的壞主意。

李林甫也確實將這個詞語演繹得淋漓盡致。

在李林甫的邸宅正寢之后,有一所造型獨特的房子,形似彎月,名為“偃月堂”,這偃月堂是李林甫專門用來思考如何應對政敵的地方。

《大唐之變》這本書中寫道:“每得一計,必狂拍月牙凳躍起,仰天大笑,推門而出。出門之后,李林甫隨即面沉如水,喜怒不形于色。”

李林甫總能將自己的情緒隱藏得很好,但若不是如此,或許他也很難官至宰相之位吧。

李林甫做宰相時,他除了經常要處心積慮的思考如何去對付那些才能和功業在自己之上或官位要超過自己之人,他偶爾也會有憂心國家前途的時候。

哪怕是正月間里,當眾人都在府中宴飲歡聚之時,他也會獨自一個人在偃月堂中出神。當兒子李岫問他在為何事操心時,他說是在憂慮國家的前途發展。

可見,官場小人李林甫也不止是一個詭計多端的人,他也是會為國家未來而堪憂的人。

四、平凡人李林甫:活著時有多風光,死后就有多凄慘

不管李林甫在官場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終究也不過是生活的一個平凡人而已。

李隆基寵信他,群臣“敬畏”他,但也依舊不能改變他最后的結局。他生前做惡太多,留下的怨債太滿,在他死后,被楊國忠誣告謀反。

袁燦興博士在《大唐之變》中關于這一段的內容描寫得比較詳細:

真是死后都不得安生。

“尸骨未寒,子嗣遭殃,妻妾奴虜家業蕩盡,一片慘淡。”這就是袁燦興博士在書中對李林甫死后的最后一段描寫。

真正印證了那句話:活著時有多風光,死后就有多凄慘。

關于李林甫,或許大家的印象都不太好。但無論是誰,我們都沒資格站在當下的位置去評價當時的任何一個歷史人物,對于李林甫也一樣,只能客觀陳述。

袁燦興博士在《大唐之變》這本書中就很客觀地將李林甫的一些人生經歷向我們娓娓道來,通過袁燦興博士的客觀陳述,一個復雜多變的李林甫出現在我們眼前。

結語

在袁燦興博士的《大唐之變》這本書中,在“安史之亂”這樣一場巨大的動亂中,李林甫也只是其中一個人物而已,除了他,還有無數個同樣具有獨特鮮明特色的歷史人物也值得我們去研讀,去發現。

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為什么直到今天我們依舊要讀歷史。

或許周恩來總理的這段話就是最好的回答:“歷史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像記憶對于個人一樣,一個人喪失了記憶就會成為白癡,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歷史,就會成為一個愚昧的民族。而一個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的。”

不忘歷史,學習歷史,就從拿起手中的這本《大唐之變》開始吧!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