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如何在亂世崛起并最終在定陶兵敗身亡,是一段讓人唏噓的歷史故事。作為一個智謀過人的軍事統帥,梁如何能夠一步步躋身權力巔峰,卻最終在定陶之戰中戰敗身亡,其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傳奇經歷?這一段歷史故事依然讓人們津津樂道,探尋其中的玄機。
他本應子承父位,天生為將,卻淪落為逃犯,亡命天涯。他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恢復了楚國的榮光,卻在定陶,兵敗身亡。他就是項燕之子,項羽的叔父項梁。如果他沒有死,這世間還會有楚漢爭霸么?項梁因為失手殺人,不得不帶著年幼的項羽隱姓埋名,亡命天涯。直到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
會稽郡守殷通看到了機會,就想起義,響應陳勝,他找來項梁說,“秦朝滅亡看來是命中注定的了,我想讓你統領軍隊,跟我一起起義。”
項梁說:“我侄子就是一名猛將,請讓他進來,我給你引薦。”殷通沒有多想,就讓項羽進來了,沒想到項羽早就與項梁密謀除掉殷通,項羽一進來,就拔出寶劍,斬下了殷通的頭顱。
殷通一死,底下軍隊大亂,項羽這時卻一連殺了一百多人,血紅的身軀,血紅的眼,如同魔頭降世,再也沒人敢反抗了,都歸附于項梁叔侄。

項梁成功在會稽起義,得八千江東子弟。不久,陳勝也得知項梁的實力,趕忙封項梁為上柱國,讓其舉兵西進,陳嬰、英布和蒲將軍等小勢力也先后投奔項梁,等到項梁攻占下邳,已有招募七萬多人。
不久,陳勝被殺,項梁的謀士范增勸說道,“陳勝不擁立楚王后裔卻自立為王,必然不能長久。現在之所以這么多人爭相歸附您,正是因為你是項燕的兒子,他們相信你一定能擁立楚王后裔。”
項梁覺得有道理,為了爭取民心,他找來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熊心一夜之間從放羊娃變成了新的楚懷王,楚國起義軍因此更有凝聚力和戰斗力。
此時,章邯趁齊魏聯軍在臨濟立足未穩,在夜間發動突襲,大破聯軍,殺死了魏相周巿和齊王田儋,逼得魏王魏咎自殺。
臨濟之戰后,章邯沿黃河南岸北上追擊齊軍,田儋之弟田榮帶著殘兵敗將一路潰退,但還是在東阿,被章邯團團包圍。就在田榮生死存亡之際,項梁北上東阿大破秦軍,救了田榮一命。但項梁提出共破章邯之時,田榮卻為一己私利,討價還價,不愿出兵。
但項梁并沒有停手,他先派項羽和劉邦攻下了城陽,又在濮陽東大敗秦軍,接著攻占雍丘,擊殺李斯的兒子李由。就在項羽和劉邦清掃定陶的外圍的同時,項梁率領主力在定陶再次擊敗秦軍,秦軍損失慘重。
項梁數勝之后,顯然低估了秦軍力量,開始放松警惕。而此時胡亥發動全部兵力增援章邯,章邯軍勢復振,看到項梁驕傲自滿。章邯覺得時機成熟,趁夜色讓兵馬口中銜枚,突然發動對定陶外楚軍的進攻,楚軍由于防備松懈,根本沒有組織有效的反抗,主將項梁戰死,楚軍群龍無首,只能四散奔逃。劉邦和項羽為保留有生力量,退守彭城。
定陶之戰是秦楚之間的第一次決戰,章邯敏銳地看出楚軍實力最強,影響力最廣,如能集中兵力擊破楚軍,將會極大打擊其他起義軍。
定陶之戰直接導致了項家集團受到重創,項梁戰死,江東八千子弟損失過半,楚懷王又趁機收走了項羽的軍權,項家集團受到嚴重打擊。楚懷王也借此開始掌控政權,派遣心腹宋義為主將,又極力扶持沛公劉邦,將其放置與項羽同等重要的地位,進一步打擊了項家集團。
定陶之戰還改變了反秦起義的戰爭格局,反秦起義的中心由定陶轉向了巨鹿。章邯擊殺項梁之后,覺得楚軍已不足為患,就北渡黃河,與王離夾擊趙軍,圍困趙王于巨鹿城,才引發后來的巨鹿之戰。
總結一下:為什么項梁會在定陶兵敗身亡呢?首先,秦軍的力量非常強大。定陶之戰前,秦軍的力量得到了不斷的補充,已經不再是驪山囚徒的臨時軍隊了,而是真正的虎狼之師。加上王離派遣部分邊軍南下支援章邯,章邯可以說在軍隊數量上和質量上都遠勝項梁領導的以農民軍為主力的楚軍。
其次,楚國孤軍奮戰。田儋死后,齊將田榮認為田假不配為新齊王,于是率兵大敗田假,田假被迫逃亡楚國,投靠項梁,田榮數次讓項梁斬殺田假,被項梁拒絕,導致齊楚關系破裂,使楚軍失去很大一助力。另外趙軍也是秉著坐山觀虎斗的姿態,想漁翁得利,也不愿出兵助楚,使得楚國不得不獨自面對秦國的虎狼之師。
最后,項梁在連續擊敗秦軍后,將驕卒惰,他認為楚國已經天下無敵,章邯敗軍之將不足掛齒,他更沒想到秦國能迅速增兵,導致防守松懈,給了章邯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