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是東漢末年著名醫(yī)學家,曹操則是同一時期的杰出政治家。兩人之間唯一的聯(lián)系便是他們都來自同一鄉(xiāng)鎮(zhèn)。然而,命運最終將這兩個人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發(fā)生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接下來,小編為大家?guī)砹擞嘘P此事的相關內容,期待與大家分享。
華佗醫(yī)術高超,備受人們尊敬,他對做官從政沒有興趣,一心只要鉆研醫(yī)學,造福百姓。而曹操的愿望是結束割據(jù),一統(tǒng)天下,拯救萬民于水火。兩個人都想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只不過一個用技術,一個用權謀。論起來,曹操的愿望更宏大,華佗的愿望更具體。
這兩個人的性格也挺有意思,華佗秉性真純,剛直不阿,他篤志研究醫(yī)術,四方游走積累實踐經驗,由于他治病救人不以牟利為根本,經常施舍醫(yī)藥,免費救治,活人無數(shù),因此在民間名氣很大,被百姓們稱為“神醫(yī)”。而百姓的口碑決定了華佗從來就不是專門為當權者一人服務的宮廷御醫(yī),他的世界是在宮廷以外的廣闊空間,用一句現(xiàn)代的話說,他只有在人民中間才會感覺到更有價值。

曹操志向遠大,本性多疑。他出身富貴,養(yǎng)祖父曹騰,是地位顯赫的宦官,父親曹嵩官至太尉,所以他20歲的時候就開始被舉薦走上了仕途,經歷了熱血青年階段以后,曹操越發(fā)沉穩(wěn)老練,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未來統(tǒng)一的基礎。只是曹操性情多疑,從不輕易信任別人,加上他雖然出身豪門,卻因是宦官之后,所以在世家大族眼里,他還是“寒門”出身。這種經歷決定了他萬事只靠自己,不允許別人背叛的性格。
這樣的兩個人相遇,自然會有諸多矛盾。
曹操晚年經常頭痛,于是有人將華佗推薦給他,曹操問道:“難道是醫(yī)江東周泰者?”周泰是江東猛將,華佗為其醫(yī)治,因此名聲大噪,以至于曹操也聞得其名。
華佗到來后,查問了病情,一劑藥下去,曹操頓時感覺頭痛消除。他對曹操說:“這病在短期之內很難治好,即便是長期治療也只能延長壽命。”于是以妻子有病為名告退返鄉(xiāng)。不久曹操頭痛又犯,便差人攜書催促華佗急還。華佗不愿意為人驅使,再三拖延,惹得曹操大怒,便派心腹去他家里。如果他的妻子果然患病,那么可以再容他幾日,如果他說謊,則當即捉拿。心腹到了華佗家,見其妻并未染病,便遵照曹操命令將其拘來,想要殺了他。荀彧以其醫(yī)術高超不可多得求情,卻被曹操拒絕,華佗因此丟了性命,而曹操也終因頭痛之疾難愈,沒幾年就去世了。
曹操之所以不放過華佗,其實正是因為他本性多疑的緣故。
我們說了,曹操不被世家大族承認,心里早就憋著一股無名之火,這個時候華佗正好撞到槍口,自然難有好下場。他不認為華佗不奉命前來是另有隱情,只是怪他輕視自己。世家大族幾百年來勢力龐大,一時難以鏟除,可一個看病的郎中也敢這樣,分明是瞧不起自己,背后有人出謀劃策也未可知。于是為了立威,曹操痛下殺手,華佗命喪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