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恭,又稱尉遲敬德,是隋朝末期至唐朝初期的著名將領(lǐng)。他原先是隋朝的一名官員,后來投身于劉武周的起義。在與唐朝爭奪山西的戰(zhàn)斗中,尉遲恭最終失敗并向唐朝投降,成為秦王李世民麾下的一員將領(lǐng)。
在李世民的懷柔政策下,尉遲恭被其仁義打動,向天發(fā)誓忠心追隨李世民。有了尉遲恭的輔佐,李世民可謂是如虎添翼,當(dāng)時正逢征討割據(jù)洛陽的王世充,李世民在一次打獵過程中遇到了率兵前來挑戰(zhàn)的王世充。
當(dāng)時王世充帶領(lǐng)了幾萬士兵,在兵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尉遲恭毫不畏懼,一槍將王世充的部下驍將單雄信挑下馬,擋在李世民身前,保護他沖出重圍。之后尉遲恭又帶著騎兵與王世充作戰(zhàn),幾個回合下來王世充就落敗逃跑。這都可以看出,尉遲恭對于李世民的忠心耿耿。

公元626年,突厥大舉犯邊。太子李建成推舉齊王李元吉領(lǐng)兵御敵,得到唐高祖了李淵的準(zhǔn)許。誰也沒想到,一場針對李世民的陰謀就此展開。
李世民得到安插在李建成身邊的眼線來報,得知李建成、李元吉二人準(zhǔn)備在李世民為李元吉送行的時候,除掉李世民。
由于李世民身邊的心腹,大多被李淵還有李元吉以各種理由調(diào)往別處任職,導(dǎo)致李世民身邊已經(jīng)沒什么人了。
李世民只得和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商議對策。
尉遲恭等人毫不猶豫的鼓動李世民先下手為強,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最后,李世民為了自身安全,為了實現(xiàn)多年夙愿,也為了不辜負這群老兄弟,決定發(fā)動玄武門之變。
在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再一次救了李世民的性命。當(dāng)時,太子李建成先被殺害,李元吉見形勢不妙策馬逃跑,在被亂箭射下馬后,他找準(zhǔn)機會用弓箭勒住了被絆倒的李世民,見此情景,尉遲恭當(dāng)機立斷,一劍殺了李元吉,又救了李世民。
除了兩次救了李世民的性命外,尉遲恭在其他作戰(zhàn)時也表現(xiàn)得十分勇猛,在屢立戰(zhàn)功的同時,他還是李世民堅定不移的追隨者,在軍中幫助李世民籠絡(luò)人心,鞏固李世民在軍中的地位。
在李世民登基后,他開始封賞功臣,尉遲恭雖是一名降將,但卻是最大的開國功臣之一,足足封了1300戶百姓。
因為曾經(jīng)救過李世民的性命,李世民與尉遲恭之間的感情十分深厚。李世民登基后,或許是出于感激,他對尉遲恭十分尊敬,在朝中也很照顧他,給了他很高的禮遇和獎勵。
然而,備受皇帝寵愛的尉遲恭這時有些忘乎所以,他仗著自己的功勞,開始居功自傲,誰也不放在眼里。平時的一些小事,李世民都是能忍則忍,但尉遲恭卻不懂得見好就收,反而越來越跋扈。
公元632年9月29日,李世民在宮中大宴群臣,在同州擔(dān)任刺史的尉遲恭特意趕回來參加宴席。
本來吧,這種君臣共飲的場合,就算一些人有什么私怨,也會裝作親密無間的樣子,畢竟沒人敢壞了皇帝的雅興。
然而尉遲恭就沒有這種覺悟。他發(fā)現(xiàn)有人的座次排在他的前面,頓時來氣了,質(zhì)問對方有何功績?怎么敢坐在他的上位。
任城王李道宗由于和尉遲恭有些交情,加上又是宗室,膽子比較大,特意向尉遲恭解釋此事。
誰知尉遲恭根本不買賬,認為李道宗竟敢插嘴,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一拳就打在李道宗的眼睛上,差點致使其失明。他的這一番作為,徹底惹惱了李世民,這場宴會不歡而散。

為了試探尉遲恭的忠心,李世民曾提出要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已經(jīng)花甲之年的尉遲恭。李世民一共有21個女兒,個個都是在他身邊長大,十分疼愛自己女兒的李世民怎么會愿意將女兒嫁給已經(jīng)花甲之年的武夫?
李世民將女兒許配給尉遲恭是假,試探警告尉遲恭是真。若是真的答應(yīng)迎娶公主,說不定會為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明白李世民的意圖后,內(nèi)心惶恐的尉遲恭連忙婉拒道:“我的妻子雖然身份地位,但與我同甘共苦。我雖然才疏學(xué)淺,聽說過古人富貴了不換妻子,這并不是我的本愿。”聽到尉遲恭的解釋后,李世民這才放下心來。
這時的尉遲恭明白自己已經(jīng)無法再安然留在帝王身邊,為了能夠保全自身,他選擇告老還鄉(xiāng),逐漸淡出了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