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沙陀族起源于哪里?沙陀族是如何歸入大唐的?

  沙陀族起源于哪里?沙陀族是如何歸入大唐的?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一、沙坨族的緣起

  沙陀族原名“處月”,唐貞觀年間,游牧于今新疆金娑山(今新疆博格達山,一說為尼赤金山)南,蒲類海(今新疆東北部巴里坤湖)東地區,名為“沙陀”的大沙漠一帶,為突厥別種,也稱“沙陀突厥”。

  唐代文獻中將“處月”,譯作“朱邪”。

  這一稱謂,逐漸成了沙陀族統治者的姓氏。

  隨著唐朝將觸角深入天山北麓,沙坨族一度成為唐朝的盟友。

  654年(唐永徽五年),唐軍在征討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叛亂過程中﹐開始在沙坨族生活的區域設置管理機構,創建了金滿、沙陀二個羈縻州。

  702年(武周長安二年),沙陀酋長朱邪·金山,還因為跟隨唐軍征討鐵勒有功﹐被封為金滿州都督。

  安史之亂爆發后,沙陀部落也應征東調參與平叛。

  其首領朱邪·骨咄支因功被授予特進、驍衛上將軍之職。他的兒子也在唐朝賬下聽令,因軍功累積,官至金吾衛大將軍、酒泉縣公。

  唐肅宗時期,吐蕃趁唐軍東調之機縱橫河隴,“沙陀部六千余帳,與北庭相依”。

  這時的沙坨還與唐軍共御吐蕃,但面對吐蕃強唐弱的局面,沙坨部眾漸生背向之心。

  公元764年(唐代宗廣德二年)涼州被吐蕃攻克后,河西節度使楊志烈退守甘州,途中便是被沙坨人所殺。

  河西被絕后,北庭(吉木薩爾)、西州(吐魯番)音信斷絕,唐使往來只能北上回紇道。但回紇擾掠甚多,沙陀人也深受回紇掠奪之苦。

  德宗貞元六年(790年),庭州周邊的沙陀人,在吐蕃的誘導下暴動,驅逐北庭節度使楊襲古,并以七千帳歸附吐蕃。

  《舊唐書·吐蕃傳》記載:“北庭之人既苦回紇,是歲乃舉城降于吐蕃,沙陀部落亦降焉”。

  隨后為爭奪對北庭的控制權,以唐軍、回紇為一方,吐蕃、葛邏祿、沙坨為一另方,展開了多次血戰。

  唐回聯軍連續遭遇慘敗,北庭節度使楊襲古也為回紇人所殺。

  由于沙陀人“勇冠諸胡”,吐蕃將沙陀人從北庭遷往甘州(今甘肅張掖),以朱邪·盡忠為統軍大論,“吐蕃寇邊,常以沙陀為前鋒”。

  從此后,沙坨部落這柄利劍,成了吐蕃帳下北擋回紇,東突大唐的重要盟友。

  二、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公元797年(德宗貞元十三年),河西的戰爭局面發生了逆轉。

  回鶻(788年,回紇改稱回鶻)汗國在懷信可汗的統治下,國力急激劇回升。在天山東西兩側,連敗吐蕃盟友葛邏祿及黠戛斯。

  緊接著,回鶻騎兵卷地而來,大敗吐蕃和黠戛斯聯軍,不但收復了被吐蕃占據24年的涼州(今甘肅武威),還將圍攻龜茲(安西都護府治所)蕃軍幾近全殲。

  慘敗之下的吐蕃節度使(吐蕃已開始采用唐朝的節度使制度了)遷怒于沙陀人,認為其在戰場上出工不出力,貽誤了戰機。

  這時,投降派的倒霉特質開始逐漸顯現。

  吐蕃節度使擔心沙陀族這頭猛獸,萬一再有異動,將會對甘州附近的局勢造成更為惡劣的影響,便計劃將沙陀人遷至河外(今青海玉樹地區)。

  沙陀人也不傻,他們現在生活的甘州地區(張掖),是整個河西走廊水草最為豐美之地,大量的雪山融水將張掖周邊,滋養得猶如膏怡之地,有“金張掖”之稱。

  而河外(青海玉樹)平均海拔高達4500米,乃是高原苦寒之所,只有貧瘠的高山苔原可以放牧。

  這種巨大的落差,換了誰也不能答應。

  況且,歸附吐蕃這些年,每有大戰,沙陀必是先鋒。

  綿延的戰事,讓沙坨部落損失了大量青壯,卻沒有換來的相應的報酬。戰后所得,多被吐蕃、葛邏祿瓜分,留給沙陀人的都是些殘羹冷炙。

  國家間的聯盟,有時跟公司非常相似。老員工離職,不外乎兩個原因,錢少了、心累了。

  本就感覺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現在又讓他們遷去苦寒之地受罪。

  消息傳來時,沙陀內部當時就炸了。

  沙陀首領朱邪盡忠對兒子朱邪執宜說:“我世為唐臣,不幸陷污,今若走蕭關自歸,不愈于絕種乎?”

  這話意思就是,我族世代都是唐朝臣子,無奈背叛唐庭,現在吐蕃要把我們趕去玉樹之地,我們干脆東入蕭關復投唐朝,不比去玉樹絕種強嗎?

  可見沙坨部落,對南遷玉樹的抵觸,已與亡族滅種并論了。

  三、東歸大唐的血河之路

  公元808(唐憲宗元和三年)年,不堪忍受的沙陀人,走上了東歸投唐之路。

  舉族東遷的行動,必定會鬧得四鄰皆知。況且,全族老幼一起上路本就行動遲緩。

  吐蕃節度使得道消息后,馬上派騎兵銜尾窮追。沙陀后衛部隊,為了能讓親族老幼順利東去,在勢單力孤的窘境下,迸發出了驚人的戰斗力。

  在吐蕃重兵追擊中,拼死血戰,戰馬死了就下馬步戰,武器損毀就拳打、牙咬。

  殘酷的阻擊戰,沙陀后衛以全軍戰死告終,兩軍士兵的鮮血匯成涓涓細流,染紅了黑河的河水。

  這場充滿了悲壯和決絕的戰役,可稱為沙坨部的“血河之戰”。

  隨后,蕃沙兩軍在河西走廊,近千里的路程上邊走邊打,前后交戰四百余次。

  封堵、突圍、阻擊、突襲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在血火中掙扎的沙陀人蹣跚著奔向東方。

  每次留下來阻擊吐蕃軍隊都是必死的任務,所有的沙陀戰士最后抱一抱哭泣的妻子,摸一下孩子稚嫩的小臉,帶著最后一點親情的溫柔,毅然轉身沖向潮水般卷來的吐蕃軍隊。

  無窮無盡的搏殺仿佛沒有盡頭,但為了親人能多走一步,沒有一個沙陀戰士投降,吐蕃士兵只有砍倒最后一個沙陀戰士才能繼續前行。

  終于,沙陀族人接近了唐朝靈州(靈武)的邊境。

  這次他們面對將不僅僅是吐蕃軍隊的圍堵,還有一條被稱為天塹的大河——黃河。

  朱邪·盡忠下令豎起王旗,這面跟隨沙陀人千里遠征的王旗,因為擔心吐蕃軍隊的攻擊,已很久沒有打開了。

  首領重樹王旗的舉動,震動了整個部族,各部族首領紛紛聚攏在王旗之下。

  看到部族首領聚攏,朱邪·盡忠平靜的對兒子朱邪·執宜說道:“前面就是黃河,過了黃河繼續向東,不遠就是唐朝靈州的邊境。明天我率部突襲渡口,你帶領族中老幼趁機渡河。從明天起,你便是沙陀族的首領,沙陀族若亡于你手,萬死難辭其咎,你可明白?!”

  朱邪·執宜知道父親是要以自己為誘餌,引吐蕃軍隊離開渡口,為其他族人創造逃出生天的機會。伏地大哭,要求自己承擔這個任務。

  朱邪·盡忠怒斥道:“王旗與我共在,吐蕃才會上鉤,此行東來,健兒瀝血,今沙陀老幼皆為你的親族,棄一人如棄父母,此后千鈞重擔在你肩頭,何有小兒之狀?!”

  次日清晨,朱邪·執宜整頓族人準備渡河,當他來到傷兵營卻發現,沒有任何渡河準備,不由得大怒。

  這時一個身受重傷的士兵對他說:“我們走不動了,但我們可以和吐蕃人一起死”。

  朱邪·執宜面對這些血浸衣甲,決意求死的將士,也不禁淚流滿面。

  他將一面營旗交給傷兵,對他說:“諸位放心,前面便是刀山火海,沙陀族也定能突出生天”。

  黃河渡口前,沙陀族與吐蕃人展開了決死一戰,朱邪·盡忠率領的突擊部隊和傷兵營全軍覆沒,終于為渡河部隊創造一個機會。

  丟棄了全部輜重的沙陀族蹣跚著沖入唐境,當朱邪·執宜面對前來接應的唐軍部隊時,即便是剛強如斯的他,也不禁淚流滿面。

  他知道族人終于安全了,不會再有滅族之虞。

  回望東歸之路,沙坨從出發時的三萬多人,現已不足萬余,三分之二的族人倒在了,這條血河之路上。

  這條用沙陀戰士鮮血鋪就的道路,為沙陀這個倔強的部落,帶來重生的希望。

  唐朝將沙陀部安置于鹽州,沙陀人再次成為唐軍的先鋒。

  四、鹽州城下的血怒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唐憲宗首召朱邪·執宜入京朝覲,賜以“金幣袍馬萬計,授特進金吾衛將軍”。

  后因鹽州節度使范希朝調任河東節度使,沙陀人隨其遷往河東。范希朝挑選沙陀勇士組成“沙陀軍”,其余部眾被安置于定襄川。

  從此,朱邪·執宜以神武川的黃花堆(山西山陰縣東北)為根據地,其所部改稱“陰山北沙陀”,居住于代北、河東一帶,生活在雁北的沙陀族,依舊保持著他們勇悍的名族風格。

  公元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輝煌縱橫二百余年的吐蕃王朝轟然崩塌。

  河隴地區吐蕃軍閥論恐熱、尚婢婢,旋即展開了長達24年的自相殘殺。

  數度進攻尚婢婢未果的論恐熱,舉目四望、左右端詳,突然覺得唐朝是個能捏的軟柿子。

  為此,他聯絡黨項、回鶻等幾個部落,于會昌六年(846年)兵發唐朝重鎮鹽州(今陜西定邊)。

  時任河東節度使王宰,聽到論恐熱進攻鹽州也怒了。

  心想你跟尚婢婢在隴西打得你死我活,我都沒有動手襲擊你的老巢洛門川。

  合著你打不過尚婢婢,跑來打我的鹽州,你是覺得我好欺負是吧?

  正好我手下有一伙人和吐蕃有舊仇,就讓他們跟你死磕一把。

  他將沙陀首領朱邪·赤心招來,悠悠的說道:“五十年前,你們沙陀部落從西而來,投奔我大唐。如果大唐閉門不納,你們沙坨部將亡族滅種。現在你們的仇人在鹽州城外挑戰,我給你一個復仇的機會,用血洗去往日的仇恨,你敢不敢去?”

  沙坨部落都是率直漢子,哪受得了這種挑唆?

  再說了,當年血仇還刻在心上!

  聽到王宰的話,朱邪·赤心怒火焚胸、血灌瞳仁,硬邦邦的扔下一句遵命,咬著牙就往回跑。

  回到部落沙坨族民,聽說酋長要去報昔日血仇,無人甘心落后,高過車輪的男兒全部出征。

  朱邪·赤心瞪著血紅的眼睛,殺到鹽州城下,正好趕上論恐熱組織軍隊攻城。

  也該論恐熱倒霉,他手下的黨項和回鶻士兵,大多下馬參與攻城作戰,沙陀騎兵殺過來的時候,猝不及防。

  多年以來,唐蕃的戰爭模式都是唐軍死守城防,吐蕃野戰無敵。

  論恐熱也沒有想到會有野戰,并沒有準備騎兵預備隊。

  沙陀騎兵見到仇人分外眼紅,也不管什么隊形了,瘋了一般沖向對手。

  城下吐蕃的步兵,直接被沙陀人鑿穿了軍陣,頓時陷入混亂。

  城中唐軍見狀,大開城門沖出城外,前后夾擊,吐蕃大敗,尸橫遍野。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朱邪·赤心因鎮壓龐勛有功,官拜單于大都護、振武軍節度使、徐州觀察使,賜名李國昌。其子也因戰功卓著,賜名李克用,受封為云中牙將。

  公元907年(唐哀帝,天祐四年)唐朝滅亡后,中原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周期。

  已成北地霸主的沙陀族,先后建立了后唐、后晉、后漢三個國家,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都是這次血河東歸沙陀族的后裔。

  就連大宋的開國君主趙匡胤的父親,也曾在李存勖的禁軍中為將。

  隨著宋朝的建立,元氣耗盡的沙陀人,加入了宋太宗北伐幽州的部隊。只是在防范武將勝于外患的宋朝,沙陀人驍勇漸漸被制度磨平,逐漸融入了漢族大家庭的血脈之中。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