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古代女子對家里的財產有繼承權嗎?嫁妝是完全給自己的嗎?

  古代女子對家里的財產有繼承權嗎?嫁妝是完全給自己的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嫁妝到底是什么?

  “嫁妝”,即娘家嫁女兒時送的財物,又稱“奩具”“嫁資”。女方收了男方的聘金,而又不愿落下賣女兒的名聲,娘家一般會追加資金為女兒置辦日常起居所需的家具、器皿作為嫁妝。

  人們常用“良田千畝,十里紅妝”形容嫁妝的豐厚,所謂“十里紅妝”其實是指抬嫁妝的隊伍有十里那么長,嫁妝十分豐厚、送嫁隊伍又無比壯觀的場景,也是指舊時富家嫁女的場面。有人算過,真正的“十里紅妝”至少需要300-400人抬著嫁妝走在路上,場面之宏大,不是平頭百姓所能仰望的。

  在古代,兒子娶不起老婆的現象很常見,然而,也有好多普通人家的女兒因為“厚嫁”和重聘禮的習俗而無法及時出嫁。乾隆皇帝曾專門下旨,賜給家境貧窮的宗室女“銀一百二十兩以為妝費”。

  嫁妝的所有權


  嫁妝是屬于新娘子的私人財物,婆家是無權動用和干涉的,如果要動嫁妝,必須得到媳婦的同意,媳婦如果不同意也是合理的。在古代,侵占媳婦的嫁妝是很惡劣的行為,對名聲很不好。

  女人去世后,女子的嫁妝只能由親生子女繼承,如果沒有子女,則要由娘家后人繼承。中國女子的財產繼承權在漢唐時期就有,但宋朝開始受到限制,明清完全喪失。中國女子對娘家財產的繼承就是通過嫁妝來體現的,所以如果她沒有后人要返還給娘家,夫家其他人是不得占用的。

  如果女人被休離或者離開夫家,嫁妝由女子帶走,沒有分割一說。

  嫁妝的用處

  古代的現實生活中,如果女子太軟弱了,那么部分惡婆婆會霸占嫁妝。這種事情如果有人告或傳出去,婆家要付出代價的。如果嫁妝沒有被霸占,那么古代女子通常用嫁妝來補貼家用(小家庭),資助丈夫讀書或經商,養育并傳承給孩子,也有特別“賢惠的”還用自己的嫁妝給丈夫納妾,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古代的嫁妝制度并非全然是陋習,甚至頗有高明之處,規避了現代夫妻分割共同財產時相互廝殺扯皮的現象。

  為什么要送嫁妝

  十里紅妝表達了父母對女兒的拳拳愛意,以免女兒在夫家被輕視或受欺侮。女方提供越豐厚的嫁妝,女兒在男方家的地位越高。

  這說明嫁妝是女家身份與財勢的象征。送嫁妝可分為“送妝”與“迎妝”。“送妝”就是女家將嫁妝往男家送,除了抬妝的人外,女家會請幾位親友跟隨照料,人數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妝抬到男家后,男家會請親朋友好出來迎接,這叫“迎妝”。

  同時十里紅妝也是家族富有、地位顯赫的一種炫耀。在古代,兩家聯姻,家與家的聯合較男女結合更被社會重視,婚姻被作為壯大親族、擴大權勢的一種手段。

  寧紹一帶在明清時期是商賈官宦云集之地,素有“無寧不成市,無紹不成衙”之說。商人雖然手握大量財富,但因“重農抑商”的習慣,政治地位向來不高,所以常常通過聯姻來結交士大夫,藉此來提高自身的地位。

  另外,富商巨賈之間常世代聯姻,以增強他們在商業活動中的競爭力。商人常鮮衣怒馬,選妓征歌,以炫耀于人,唯恐其財富不為人知。能引起萬人空巷及長久被人津津樂道的十里紅妝,最能擴大聯姻兩家的影響,提高兩家的社會地位。

  古代嫁妝有哪些

  嫁妝可不是隨隨便便想送什么就送什么,每一個嫁妝物件都是有考究的,都有各自美好的寓意。

  痰盂:以痰盂作子孫桶,寓意女兒開枝散葉、兒孫滿堂。

  紅尺:以紅尺作子孫尺,有良田萬頃之意。

  花瓶:寓意花開富貴。

  銅盤及鞋:寓意同偕到老,白首同心。

  銀包皮帶:有腰纏萬貫之意。

  龍鳳被、床單、枕頭:祝福新人恩愛纏綿。

  龍鳳碗筷:有豐衣足食之意。(碗內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妝的72套衣服)。

  再大件或考究一點的有以下幾樣:

  拔步床:拔步床又名千工床。此床上有卷篷頂,下有踏步,前有雕花柱架、掛落、倚檐花罩組成的廊廡。這種床不僅冬暖夏涼,且在室內再造了一個多功能的、私秘性強的起居空間。這樣像小房子一樣的床,是古代富家女子嫁妝中重要的一部分。

  悶戶櫥:從外形來看,悶戶櫥是條案與矮柜的結合體,上面是條案的樣子,有的有翹頭,有的無翹頭,可以承置、擺放物品。案條下方是抽屜和悶倉,用以收納、儲藏物品。因是民間嫁女之家必備的嫁妝之一,民間又名嫁底。

  樟木箱:樟木箱,也叫女兒箱,曾是姑娘們出嫁必備的嫁妝。江南大戶人家,若生女兒,便在家中庭院栽種香樟樹一棵,女兒到了待嫁年齡香樟樹也長成。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樹,便知道該家有待嫁姑娘便可來提親。

  女兒出嫁時,家人要將樹砍掉,做成兩個大箱子,并放入絲綢,作為嫁妝,取“兩廂廝守(兩箱絲綢)”之意。

  妝匣:“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在古人的世界中,早已將妝鏡臺作為了女子的象征,殊不知,妝鏡臺是寄托女子感覺的一個物件兒。這件家具是隨女子來到夫家的,自然也成為了嫁妝中最有“情感”的一個。

  子孫寶桶:子孫寶桶又稱為子孫桶,里面有三件:馬桶,腳盆,水桶。顧名思義,是保佑子孫萬代,多福多壽的喜慶吉祥物,是姑娘們的嫁妝三寶之一,陪嫁時必不可少。

  除了常規陪嫁,也會有一些“骨骼清奇”的陪嫁。


  妾: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嫁女都會讓女兒的侍婢,即后來所說的“丫環”一起陪嫁,早期還會讓妹妹跟著,一起嫁過去。這些陪嫁女子,會被納為媵妾。

  陪嫁丫環的風俗,在古代頗為流行。成書于東晉年間的《華陽國志》中有這么一個記載:孔珪的兩個兒子所娶的媳婦都是富家女,陪嫁來的侍婢便有七八個。一直到清代,陪嫁丫環的現象都還很常見,如《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她出嫁時丫環平兒便陪嫁進了賈府,后被丈夫賈璉納為妾。

  喪服、棺材板:據《余姚六倉志·風俗》記載,在過去浙江寧波慈溪一帶,嫁妝中“必預備兇服”。所謂“兇服”,即辦喪事穿的缞衣麻裙,是女兒在將來公婆去世時要穿的喪服。

  在過去廣東大埔一帶也有“陪棺材板”的婚俗。據《民國新修大埔縣志》記載,當地嫁女“鋪排妝奩等物,多者或至新人夫婦百年后所需壽板均備。”

  壓箱底:古代還有一種特殊的嫁妝,它便是“壓箱底”。所謂“壓箱底”就是以性生活內容的夫妻為模型,因為屬于個人隱私,兼具辟邪作用,常放在箱子最下面,不常出示,故名。

  時代越是發展,嫁妝也由愛情的溫馨走向法律的尊嚴,由愛情的熱烈走向結婚的標志,成為一種結婚的象征,一種結婚的符號。

  其實嫁妝的多少,并不能決定一個婚姻的幸福與否。相反,或許正是那些簡單、普通,但意義非凡的嫁妝,才能讓我們永生銘記。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