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秦始皇去世的真正原因和大秦帝國迅速滅亡的關系是什么?

秦始皇去世的真正原因至今仍存有爭議,有些史料稱其因服食仙丹而中毒,也有觀點認為是因心臟病發作而去世。無論原因如何,秦始皇的去世不可否認地導致了大秦帝國的迅速滅亡。缺乏有效的統治者,加上無能的繼承人,使得大秦帝國在短短幾年內分崩離析,最終被劃分為多個獨立的王國。

提到戰國時期的秦國,那真是一個雄霸中原的存在。從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國開始,到公元前221年,先后滅趙、魏、楚、燕、齊,完成了一統六國的大業,只用了九年,就統一了中原,建立起一個大一統的秦王朝。秦始皇去世的真正原因和大秦帝國迅速滅亡的關系是什么?

然而,讓人費解的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去世以后,秦王朝僅僅延續了短暫的三年,就分崩離析了。這是為什么呢?我們的傳統教科書一直在告訴我們,說秦朝徭役太重,老百姓實在活不下去了,只能起義反抗。其實,秦朝的滅亡是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非僅僅是徭役太重。

一,政治層面的原因

秦始皇自從二十二歲親政那天開始,經歷了嫪毐之亂、呂不韋下臺,就發現了一個嚴重威脅秦國安全的問題,這就是左右秦國政治局勢的外國人太多了。秦國文化落后,自從商鞅變法開始,影響秦國政壇的政界人士,幾乎全部被東方六國人控制壟斷。商鞅是衛國人,張儀是魏國人,范雎是魏國人,呂不韋是衛國人,這些人不僅自己有權有勢,而且還豢養了一大群門客、打手,少則幾百人,多則數千人。因此,秦王嬴政想到了一個辦法,下過一個逐客令,但由于丞相李斯的極力反對而沒有執行。李斯也不是秦國人,他是楚國人。

說實話,秦王嬴政當時能夠想到這個問題,說明他的頭腦非常清晰,也非常明智。最讓他感到害怕的,就是當時主導秦國“鄭國渠”水利工程修建的總工程師鄭國,他就是韓國間諜。實際上,當時的秦國已經充滿了六國的間諜。

丞相李斯作為楚國人,首先進入了嬴政的黑名單。他當然要全力反對,而李斯的《諫逐客令》寫得也非常有道理。

當時,秦始皇聽了眾人的勸諫,并沒有執行逐客令。后來,因為需要考慮的大事實在太多,也就把這個想法暫時擱置,后來再沒有提起,到最后終于釀成了大禍。

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也就是嬴政焚書坑儒的第二年,齊地東部掉下一塊隕石,上面寫著“始皇死而天下分”的讖言(chèn yán),這很可能是被滅亡的六國貴族故意編造的謠言。這年秋天,在華山山麓附近的大道上,出現了一塊玉璧,上面寫著“今年,祖龍將死”的字樣。

嬴政的健康狀態的確出現了問題,這可能就是生活在秦始皇身邊的間諜得到消息以后,把消息散布到了外面,被六國貴族們利用,隨后,關于嬴政身體不好的謠言越傳越多,甚至有謠言說嬴政已經死了。

為了平息這些謠言,嬴政決定來一次長途大巡幸,在統一后的秦帝國境內走一趟。一可以讓這些關于他的謠言不攻自破,二也可以趁機處理一下東南方不穩定的局勢。

其實他這時候的身體的確已經病了,而且病得不輕。盡管身邊大臣們極力勸阻,但嬴政決心已定,不容更改。

因為有許多政治事務需要處理,左丞相李斯跟隨,右丞相馮去疾留守咸陽。隊伍從當年的十一月開始,從咸陽出發,先后到達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嬴政是北方人,對南方那種陰冷潮濕的氣候不適應,加上身體本就有病,水土不服,病勢立刻加重了。但是為了統一后的秦帝國的穩定,他不得不勉強支撐著身體進行最后的努力,因為當時對秦帝國來說,江東的反對力量最大。

巡幸隊伍由浙江進入江蘇,再進入山東時,已經是第二年的春末夏初時節。秦始皇的身體已經越來越不行了。據《史記》記載,嬴政這時候最討厭有人說死這個字,身邊人沒有敢說這個字的。眼看嬴政已經處于病危狀態,大臣們決定盡快趕回咸陽。就在這時候,走到河北沙丘地區時,嬴政再也支撐不了了,突然駕崩。

當然,關于秦始皇嬴政的去世,主要有兩種傳言。一種說法是,他是正常死亡;另一種說法是,他是被殺害了。

持嬴政正常死亡的史學家認為,嬴政驕奢淫逸,身體早就被掏空了,在巡幸全國時,他就有病。路上水土不服,車馬勞頓,加重了病情。

持嬴政被殺害的史學家的依據是:

一,嬴政身體一向不錯,刺客荊軻刺秦王的時候,嬴政能夠輕松躲開荊軻的刺殺,就是明證。

二,嬴政當時只有四十九歲,算不上老弱。

三,嬴政在河北沙丘行宮養病時,這原本就是當年殷紂王豢養禽獸的地方,宮室幽靜深邃,周圍環境非?;臎觯藷熛∩?,比較適合發動宮廷政變。除了趙高可以隨意出入,其他人幾乎不能接觸到嬴政。

四,嬴政下達詔令給扶蘇時,說明他頭腦非常清晰,不像是個久病待斃的人。

五,嬴政去世后,趙高、李斯瞞過了巡幸隊伍所有人,只有他們的近侍知道這件事。因為當時已經進入夏季,為了隱瞞嬴政的死訊,他們專門弄了一個冷凍車和大量的鮑魚,以掩蓋嬴政尸體散發出來的臭味。

六,大將軍蒙恬的弟弟、上卿蒙毅也隨行,史書記載,秦始皇派他去會稽禱告山川,恰恰就在他離開的這段時間內,嬴政駕崩。后世史學界特別是郭沫若先生認為,這是趙高假傳圣旨,故意把蒙毅支開了。蒙恬、蒙毅都是太子扶蘇的堅定支持者。而且在巡幸途中,蒙毅一直是和嬴政同乘一車,無論進去出來,一直隨侍左右。蒙毅的離開,自然給了趙高以可乘之機。

據郭沫若先生考證,秦始皇嬴政是被一根三寸長的釘子從耳朵里穿進去釘死的。

據傳嬴政在臨死之前,下令在北方監軍的長子皇太子扶蘇立刻把軍隊交給蒙恬,返回咸陽主持自己的喪葬事宜。這無疑就是告訴身邊大臣,自己駕崩之后,由太子扶蘇繼位。

據史書記載,這時的秦始皇已經對外籍政團充滿了不信任,因此,他臨死之前,并沒有把遺言書狀、軍隊調動虎符、玉璽交給丞相李斯,而是交給了近侍趙高。這給趙高控制秦王朝政壇創造了必要條件。

趙高盡管身價不高,只是一個宦官,但他的家族是趙國王室之親戚。在嬴政生前,趙高一直在嬴政面前唯唯諾諾,恪盡職守,深得嬴政信任。然而,雄才大略的嬴政,這時候病入膏肓,他可能忘記了趙高和蒙恬、蒙毅兄弟的敵對關系,他也萬萬沒有想到,就是這個小人趙高,在他去世后,做了幾件事,斷送了秦王朝。

趙高盡管身份低微,但是由于他聰明好學,對秦國的法律制度非常精通。故此,他成為幼年胡亥法令制度方面的老師。假如胡亥成為秦王朝皇帝,他趙高自然是水漲船高。

另外,趙高以前曾經牽連進一樁重大罪行里,審案官是蒙恬的弟弟蒙毅,趙高被蒙毅判處了死刑,兩人因此結仇。后來因為嬴政可憐趙高,下令赦免了他的罪行,趙高才沒有被殺。

趙高一想,假如扶蘇繼位,秦國本土派必然會受到重用,他們這些外來人都會受到沉重打擊。趙高便和李斯商量,偽造秦始皇遺詔,讓胡亥繼位。胡亥本就胸無大志,沒有治國安邦的本領和志向,一切事務都由趙高做主,被趙高裹挾著同意了。

這就出現了所謂的秦始皇遺命,讓太子扶蘇自殺,蒙恬被免職的結果。有人說了:“蒙恬、扶蘇當時帶領著秦王朝最強大的三十萬人軍團,怎么會那么聽話呢?”

這里有個緣故。其實趙高早就想到了這個問題。蒙恬盡管率領著秦王朝最強大的三十萬人的軍團,但這些部隊都分散駐扎在北方數千里不同的地區,并不是聚集在一起。另外,精于政治的李斯,首先讓本土派的王離代替了蒙恬,使本土派的將領們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大家都置身事外,沒有在這件事中參與任何行動。既沒有支持偽詔,也沒關心蒙恬、扶蘇的命運。

趙高派出傳達偽造的嬴政命令時,派特使帶了一支強大的禁衛軍團,足以擊垮守衛蒙恬大本營的護衛軍隊。這就使得蒙恬、扶蘇不得不執行這個偽造的秦始皇遺詔。扶蘇當即自殺,蒙恬被解除兵權,賜死。這就是外籍政團消滅本土政團的一個開始。

胡亥剛剛繼位,原太子扶蘇死得不明不白,使秦王朝內部出現了混亂局面,人們不服。趙高一看這樣不行,他就給秦王朝來了一次大換血,其說法就是:“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

二,軍事層面的問題

政治上的混亂局面,必然帶來軍事層面的混亂。

秦王朝統一六國以后,本來就是暗流涌動,危機重重,政局非常不穩。趙高這么一折騰,嬴政和李斯原來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官僚體系被徹底摧毀。與趙高有嫌隙的大臣、公子被殺,皇室宗族、本土派軍團將領人人自危,紛紛出逃。商鞅變法以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秦國常規國有化武裝部隊,也在趙高的政變奪權中完全分崩離析,許多原來的秦軍士兵被流放到驪山皇陵做苦役。

現在的秦王朝本來已經搖搖欲墜,但是趙高盡管聰明,但他一直生活在深宮內院,并不了解外面的情況。他絲毫沒有認識到潛在的危險已經日益臨近,卻認為這次政變奪權行動已經完全大功告成,剩下的事就是安享富貴了。為了節省開支,他大幅度削減秦始皇的近衛軍團人數,他們后來的工作主要是陪著胡亥、趙高吃喝玩樂。原來的軍隊除少量部隊防守地方安全以外,全部成為后勤部隊,監督各地修路、修長城、修皇陵等工程,剩余部隊運送糧食。原本強大的秦軍虎狼之師被肢解了。


這時候,維系秦王朝的官僚體系和原來那些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秦國軍團,徹底被趙高和胡亥摧毀。這也就是后來面對各地連綿不息的起義部隊,秦王朝竟然連一支敢打硬拼的武裝部隊都派不出來的根本原因。

總而言之一句話,秦王朝的很快覆滅,并非外力所致,而是內亂導致的。這也應了那句話:“所有的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