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一直認為袁姓來自陳。陳是舜之后,他以土承火,不得不在歷史時刻發揮作用。我還以為預言:“代漢人,當涂高。”說的是自己,所以袁術拿到玉璽后,往往有稱帝的野心和意圖。下面有趣的歷史小系列會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我們來看看!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二月,袁術稱帝于壽春,建號仲氏(又稱仲家),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祭天地。但很快就失敗了。
袁術稱帝失敗的外在原因是當時漢天子還在,所以稱帝不合理,面對其他諸侯的攻擊。內在原因是袁術治下的底層士兵和人民在稱帝后生活饑餓,人民不談生活。具體原因如下;
一、諸侯攻打
袁術當皇帝的行為被世界各地的諸侯鄙視。袁術成了眾矢之的,很快就遭到了孫策、呂布、曹操的反叛和打擊。
1、孫策在江東脫離袁術,獨立獨立。袁術任命的丹陽太守袁胤,袁術的廣陵太守吳景和將軍孫賁在收到孫策的信后拋棄袁術投資孫策(兩人都是孫策的親戚),使袁術失去了廣陵、江東等大片土地,勢力受挫。
2、呂布大敗袁術軍,在淮北大肆掠奪。
3、曹操親自征求袁術,在祁陽擒割袁術大將橋繁、李豐、梁綱、樂就,袁術奔赴淮南。

二、民不聊生
袁術成為皇帝后,任命九江太守為淮南尹,廣置公卿朝臣,在城南城北筑起皇帝祭祀天帝的祭壇。生活奢侈浪費,但軍隊中的士兵處于饑寒交迫的狀態。在他的腐敗統治下,江淮地區的人不聊生活,很多地方斷絕了人煙,甚至在饑荒中吃人。
當時沛相舒邵(字仲應)勸袁術散糧救饑民,袁術聽后大怒,將斬之。舒邵說:“我知道我必須死,所以這樣做。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從災難中拯救人民。”袁術被感動了,下馬拉著他的手說:“仲應,你只想享受世界的美譽,卻不想和我分享嗎?”然而,袁術的衰落在這個時候是不可逆轉的。
三、部下背叛
建安四年(199年),他的部曲陳蘭和雷薄叛變,掠奪糧草后奔赴山區。走投無路的袁術,前往山上去找他的部曲雷薄和陳蘭,但他拒絕了雷薄,所以他把皇帝歸咎于袁紹,袁紹同意接受袁術。
四、劉備攔截

袁術前往袁紹長子、時任青州刺史的袁譚。結果,他被曹操派來的劉備和朱靈軍攔截。袁術不能活下去,又回到了壽春。
六月,他退伍到江亭。當時軍隊里只有三十斛麥片。六月夏天,袁術想用蜂蜜漿解渴,但沒有蜂蜜。嘆了很久,乃大吒說:“袁術怎么會到這個地步!”最后,他死于嘔血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