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李世民為何被封為“天策上將”?這是個怎樣的概念?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戰功,被李淵拜為天策上將。這個天策將軍,是什么概念呢?趣歷史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唐朝的官制當中,李世民的這個天策上將,其實并沒有到頂。因為在天策上將之上,還有著名的‘三師’,就是‘太師、太傅、太保’這三個官制。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這三個官職是不能封給李世民的,所以李淵才會特意創造出‘天策上將’這么一個官職,來授予李世民。

  要想說清楚這件事,我們還得從唐朝開國的時候說起。

  公元617年七月,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隨后一路攻向長安。幾個月之后,李淵入主長安,但因為當時楊廣還在世,李淵為了得到那些隋朝舊屬的支持,并沒有馬上稱帝,而是尊楊廣的孫子楊侑為帝。至于李淵自己,則是自任為大丞相。

  在李淵起兵的過程當中,作為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一直沖鋒在前。從謀劃起兵一直到入主長安,李世民一直都是李淵最得力的幫手,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李淵入城之后,封李世民為趙國公。

  然而在這之后,剛過了不到四個月的時間,江都那邊便傳來消息,楊廣被麾下的禁軍給勒死了。楊廣死了之后,李淵再挾持著小皇帝也就沒用了。所以,李淵馬上逼迫楊侑禪位給自己,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李淵登基之后,李世民被改封為秦王,同時被授予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雍州牧這三個官職。這里要注意一點,秦王是李世民的爵位,而后面的那三個,是李世民的官職。爵位和官職,是完全兩個概念。

  李世民受封秦王之后,他的爵位級別是親王。親王在古代爵位系統當中,是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地位極高。按照唐朝的相關制度,親王的地位,等同于正一品的官員。另外,唐朝封親王,一般會以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國號,作為親王的封號。而秦國作為所有諸侯國當中最強的一個,秦王在唐朝也就成了諸王之首。

  也就是說,在爵位方面,李世民的爵位,其實已經到頭了。比秦王更高的,就只剩下太子和皇帝這兩個位置了。

  不過,在官職方面,就不一樣了。李世民當然兼任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雍州牧這三個官職。這其中,尚書令是正二品官職,掌管尚書省,這是李世民的文官官職。右武候大將軍是正三品的武將,這是李世民的武將官職。而雍州牧則是二品官,是李世民的地方官職。

  作為李淵的親兒子,同時還在唐朝開國的時候,立下的極大功勞,李淵的這個賞賜,顯然沒有任何問題。但誰都沒想到的是,正是因為李淵的這個布置,導致李世民的起點太高,所以后來才會出現封無可封的情況。

  唐朝開國之后不久,隴西的薛舉前來進攻,李世民率軍前去與之戰斗。最后,李世民打敗了薛舉,回朝之后,李世民被李淵追加了太尉、陜東道行臺尚書令、左武候大將軍、涼州總管這四個官職。這其中,太尉官最大,是正一品官職。至于其他幾個官職,則是相當于李淵給李世民的其他權力。

  所以,打敗了薛舉之后,李世民相當于是從原來的正二品官職,升為了正一品。不過,中國古代歷來都有文高于武的傳統。那么是同樣品秩的官員,文官的官身要比武將高半截。李世民原本的尚書令,是文官當中的正二品。如今升為武將當中的正一品,其實也就相當于是升了半品。

  再之后,沒過多久,山西北部的劉武周進犯,李世民再次領兵前去征討,最后打敗了劉武周,收復了整個山西。此后,李淵再次給李世民加了個官職,加封李世民為益州道行臺尚書令。這雖然只是一個正二品的官職,但是卻極具實權,可以直接管理整個益州道的各種事務。

  打完了劉武周之后,接下來李淵便想對付洛陽的王世充。這一次,李淵同樣讓李世民領兵,前去進攻王世充。

  經過一番苦戰后,李世民將王世充圍困于洛陽城內。此后,王世充向河北的竇建德求救。竇建德本著唇亡齒寒的態度,率領十萬大軍前來救援。得知竇建德來援后,李淵本來已經下令,讓李世民撤退,認為唐軍不可能以一敵二。但后來,李世民卻堅決主戰,認為自己可以一戰滅雙王。在李世民的據理力爭下,李淵最后還是答應了李世民的請求,同意繼續作戰。

  此后,李世民將唐軍主力,留在洛陽,繼續圍困王世充。自己則是率領三千五百玄甲軍,前往虎牢關,阻擊竇建德。依仗虎牢關天險,李世民硬是憑著三千多人馬,擋住了竇建德一個月的時間。后來,更是趁著竇建德松懈之際,率兵奇襲竇建德大營,直接生擒了竇建德。

  抓住了竇建德之后,竇建德的大軍自然也就徹底崩潰。然后李世民又帶著竇建德,去洛陽那邊轉了一圈。王世充見到竇建德被擒之后,也沒了希望,直接開城投降。就這樣,李世民一戰平定了竇建德和王世充兩強。在這一戰之后,整個北方,幾乎已經全部被唐朝收入囊中。唐朝統一天下的大勢,已經不可阻擋了。

  洛陽一戰,幾乎是唐朝開國的國運一戰。打輸了,唐朝可能就要亡了。打贏了,唐朝統一天下的事情也就定了。所以,作為這一戰的主帥,李世民的功勞,可以說是直接決定了唐朝統一天下的大勢。

  面對如此大的功勞,李淵自然要給李世民再次加封官職。但問題是,接下來給李世民加封什么官職,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當時的李世民,身上最高的官職是太尉,已經是正一品,是武將體系內的最高位置。比太尉更高的,只剩下了文官體系內的三個正一品官職:太師、太傅和太保。

  這三個官職,李淵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給李世民的。

  這倒不是李淵小氣,而是因為這三個官職,在古代是有著特殊意義的。三師最開始設置于周朝,這三個官職的意義,在于周天子因為年幼而不能處理政務的時候,有著三個官員代為處理朝政。所以,三師相當于是皇帝的老師,而且還是皇帝的輔政大臣。

  李世民就算功勞再大,李淵也不可能讓自己的兒子,做自己的老師啊!

  除了這三個官職之外,像太子太師、太子少師之類的官職,也不能給李世民。因為這些官職,相當于是太子的老師。當時的太子,就是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封李世民做李建成的老師,這一樣不合理。而且,這些官職是正二品,還不如李世民原本的太尉官職高。

  在唐朝的官制當中,正一品就只有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親王這七個位置。而這七個位置里面,太師、太傅太、保這三個文官位置,不能給。太尉、司徒、司空這三個武官位置,李世民已經拿到了最高的太尉。至于親王,李世民開國的時候就是了。

  所以此時的李世民,就是封無可封。

  當然,李淵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像之前打完劉武周的時候那樣,給李世民一個有實權的官職,而不是這類虛銜。但問題是,此時的李世民,權力已經過大了,已經嚴重威脅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李淵不想換太子,自然也就不可能給李世民更多的權力,所以這條路也是行不通的。

  既然這些路都行不通,李淵就只能另辟蹊徑。已有的官職無法獎勵給李世民,那就干脆再創造一個好了。

  于是,天策上將這個官職,便新鮮出爐了。

  按照李淵的設置,天策上將是武將體系當中,地位最高的官職,排在太尉之前。但同時,因為是武將體系內的官職,所以天策上將還是要低于太師、太傅、太保這三個文官正一品官職。

  如此一來,問題就瞬間解決了。

  當然,李淵也沒那么小氣,不至于只是獎勵給李世民一個榮譽官職。在設置天策上將這個職位的時候,李淵也為這個職位設置了許多特權。比如,可以自行開府,自行招募府中官員。簡單來說,就是給李世民一個在朝廷當中,合法建立一個小朝廷的權力。這個權力,原本是太子才有的。后來李世民也正是靠著這個優勢,合法地招募了不少人才,由此真正和李建成抗衡。

  除此之外,李淵還給了李世民鑄幣的爐子,也就相當于是給了李世民一部分鑄幣權。以后李世民如果缺錢了,可以直接自己做錢,這也是天策上將的一個特權。

  總之,李淵給李世民的這個位置,就是一個待遇很好,但其實并不能大幅增加李世民勢力的一個官職。所謂的禮儀特權,李世民并不在乎。鑄幣權,李世民也不缺錢。至于天策府官職,李世民原本就有一大堆的追隨者,這個權力也不過是將這些追隨者的身份合法化了而已。

  但與此同時,對于已經功勞大的封無可封地步的李世民,李淵也開始產生了警惕之心。自此之后,李淵再也不愿給李世民兵權,不愿李世民建立更多的軍功,威脅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然而遺憾的是,不久之后,竇建德的部將劉黑闥便再次反叛。整個唐朝,除了李世民之外,便再無人能平定劉黑闥。于是李淵便只能委派李世民,前去領兵鎮壓劉黑闥。在這一戰之后,李世民則是借著自己天策上將的權威,徹底穩固了自己的勢力。

  自此之后,李世民根基已成,就算是李淵,也無法輕易剪除他的羽翼。李世民也由此徹底有了和李建成爭斗的本錢。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