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非常喜歡討論歷史世界中的“如果是什么……”,比如“但讓龍城飛來飛去,不教胡馬度陰山”,或者“東風不跟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各種假設層出不窮的原因可能是那些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和沒有結果的愛情,讓人感到浪漫和向往。下面有趣的歷史編輯將為您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我們看看!

如果孫策還活著,他會攻擊曹操的大本營許都,然后扭轉三國未來的局勢嗎?
這個話題源于《三國志》作者陳壽在孫策自己的傳記中白紙黑字留下的幾段話。他說:孫策在曹操和袁紹在北方僵持的時候,偷偷調兵遣將,打算攻打徐都,成立漢獻帝。
然而,這段話之后,孫策被刺客明殺,導致驚喜襲擊計劃胎死腹中。
實現英雄夢總是那么遺憾。
但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陳壽寫的敘述可能是謠言。
孫堅死后不久,年輕不到20歲的孫策暫時住在江都,而張紅因為母親的葬禮沒有出去。兩人經常聚在一起討論國家事務。
孫策說,雖然我還年輕,但我也有一個夢想。我打算先跟隨袁術,收回父親的舊部隊;然后投靠丹陽的叔叔吳靜,在那里養精蓄銳;然后以東南地區為根據地,為父親報仇,成為朝廷有影響力的地方勢力。你覺得張紅怎么樣?

在這個世界上,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沒有永恒的目標,永遠不會改變。就三國時期的東吳而言,赤壁戰爭前后,中國對戰略目標的討論存在許多差異。
要不要改變戰略目標,簡單來說,最重要的考慮是一件事:新目標比舊目標有沒有讓國家的未來發展利大于弊?
你說后方不穩定,荊州不確定嗎?孫策猛的一記耳光都做好了!袁紹打下來怎么辦?沒關系。首都不是從洛陽搬到長安、洛陽、徐縣嗎?
孫策只要大權在手,天下之大,哪里不能當首都?
不得不說,古人打筆戰,有時候很瘋狂。雖然孫盛和裴松之都看不起孫策的能力,但不同的切入角度會產生完全不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