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廉頗,相信大家也不會覺得很奇怪,出生在趙國的中山苦星,死于楚國的壽春。廉頗是戰(zhàn)國末期趙國的悍將,與白起、王堅、李牧并成“戰(zhàn)國四大名將”。史記中有記載“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上卿,以勇氣聞諸侯。這位上卿是戰(zhàn)國時期的一種爵位,一般都是授予功勞顯著的臣子,相當于后來丞相的位置。這一時期的廉頗威震諸侯,趙惠文王對廉頗也恩寵倍加。下面有趣的歷史小邊為您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我們來看看!

在趙惠文王時期,廉頗和林相如也發(fā)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典故,林相如成功歸趙,在趙國名聲大噪,一時風頭無二。第二年,秦王邀請趙王池池見面。與廉頗商量后,林相如決定陪同趙王參加會議。廉頗駐軍邊境為策應,出發(fā)前廉頗對趙王說:“大王出發(fā)后,估計來回路程和會議禮儀都結束了,前后只有30天。如果30天后沒有回來,請讓我們以王子為王,切斷秦國拘留你作為威脅的想法。"趙王許諾。不難看出,廉頗是趙王心腹之臣,君臣關系密切,才敢說這樣的話。趙王也是一個深明大義、以國家為重的人。
在池池會上,林相如膽識過人,機智聰明,面對秦王的反復困難,不卑不亢地化解了趙國。秦王對林相如無奈,林相如和趙王毫發(fā)無損地回到了趙國。池池后,林相如功勞重大,趙惠文王論功行賞,封林相如為上卿,位于廉頗之上。廉頗認為林相如只是憑口舌之利,心中不服,揚言:“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林相如此聞此,遇見廉頗屢屢避讓。后來,廉頗得知林相如并非怕自己,而是怕將相不和,影響趙國的未來。廉頗了解林相如的良苦用心,深知大義。因此,廉頗便“負荊請罪”,林相如不顧前嫌。他們給歷史留下了一個故事,“趙國興將相和。”

從趙惠文王20年(前279)到趙惠文王30年(前269年),戰(zhàn)爭的烽火不斷蔓延。在此期間,廉頗先后與魏秦作戰(zhàn),并相繼取得勝利。趙聲勢磅礴。
趙慧文王三十三年(前266年),趙慧文王去世后,趙孝成王繼位。趙孝成王六年(前260),在長平、秦、趙展開大戰(zhàn)。長平戰(zhàn)爭初期,廉頗擔任主將,利用當?shù)氐匦谓ㄔ毂尽C鎸η剀姷膸状翁翎叄w軍堅守城市,不應戰(zhàn)。趙孝成王反感廉頗不能堅守,秦國又派人到趙國散布謠言,離開了趙孝成王與廉頗的關系。最后,趙王臨陣換帥,任命趙括為主將。結果,初出茅廬的趙括遇到了名將白起,趙軍被秦軍斷水斷糧,趙括突破時被秦軍射殺,40萬趙軍被白起坑殺死。到目前為止,趙國已經崩潰,再也不再勇敢了。
趙孝成王15年(前251年),燕國看到趙國青大部分死于長平之戰(zhàn),就派栗腹進攻宜城,清秦率軍進攻代地。趙王派廉頗反擊,廉頗不負眾望,打敗了燕國。燕國割讓五城給趙國,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這時候廉頗真的可以說是“當你被打敗的時候,你奉命在危機之間。”

趙孝成王二十一年(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趙悼襄王繼位,趙悼襄王無緣無故解除了廉頗的軍職,派樂乘代替廉頗,廉頗怒不可遏,攻打樂乘,樂乘敗走。廉頗怒不可遏,離開趙國去魏國。魏王收留了廉頗,但沒有重用廉頗。
當趙國多次被秦國攻擊時,趙王想召回廉頗。面對趙國的使者,廉頗表示他仍然可以為趙國戰(zhàn)馬。然而,廉頗的政敵郭卻讓趙王覺得“廉頗老了”沒有召回廉頗。
后來,當楚國得知廉頗在魏國時,他派人歡迎廉頗來楚,任命廉頗為楚將軍。在楚國,廉頗沒有建立功勞。但廉頗仍然想被趙國重用,說“我想用趙人”。但最終等待他的是楚國的壽春,他抑郁地去世了。
廉頗配得上趙國的心。雖然忠誠,但很難與國王的猜疑和惡棍作斗爭。離開趙國后,廉頗再也沒有回到家鄉(xiāng)。他只留下對趙國的無限思念,最后憤怒地死在楚國的壽春。面對國家的困難,廉頗站了起來。雖然已經是晚年了,但他仍然有報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