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歷史上真正的趙括是個怎樣的人?真的是無能之輩嗎?

  大家都知道,《紅樓夢》中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叫做“紙上談兵”。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趙國的一位名將趙括。據傳趙括在一次戰役中失誤,使趙國的四十萬士兵全軍覆沒。此后,趙國再無力與秦國對抗,也為后來秦國一統天下埋下了伏筆。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繼續往下了解。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趙括這個名字,在后人眼里,就成了只會說大話,實際一無是處的代名詞。千百年來,人們似乎一直習慣于此。但是,大家在習慣于這個觀點的時候,卻很少有人會想另外一個問題。真實歷史上的趙括,真的就是那么一個只知道夸夸其談,一點軍事都不懂的蠢材嗎?若真是那樣的話,趙王為什么會將全國四十萬精銳,都交給他來指揮?

  實際上,歷史上真正的趙括,其實遠沒有我們想的那么簡單。

  1.趙括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

  趙括在長平一戰中,讓趙國幾乎損失了全部精銳,徹底失去了和秦國對抗的勇氣,這點確實不假。不過,如果只從這一點出發,認定趙括是個一無是處的白癡,那就太天真了。

  就算從最笨的角度去想,大家都知道,紙是東漢之后才出現的。既然這樣,在比東漢早數百年的戰國時期,為何會出現趙括在紙上去談兵這么一個說法?唯一的可能,只能是后人強加上去的!

  歷史上真正的趙括,其實遠比我們想象的厲害的多。趙括出身將種門庭,他的父親趙奢,曾是趙國一個普通的底層收田租的這么一個官員。因為在收租的時候不畏強權,被平原君看中,然后青云直上,開始執掌整個趙國的賦稅。在趙奢的治理下,趙國的賦稅連年增長,大大增強了趙國的國力。

  簡單來說,趙括的老爹趙奢,其實原本是出身文官,而且是很會管經濟的一個文官。

  至于后來,趙奢是如何成為名將的,則是另有原因。因為當時秦國派大軍入侵趙國,趙王征求滿朝文武的意見,大家都覺得不可以去救援,就連老將廉頗,也是這么認為的。但是,作為一個文官的趙奢,卻主動提出來,要去阻擊秦軍。最關鍵的是,趙奢并非無的放矢,而是真的很有本事!他自己帶兵去阻擊秦國,竟然還真的打贏了這場連廉頗都覺得毫無勝算的大戰。也正是因為這樣,趙奢成了趙國的名將,成了和廉頗藺相如平起平坐的趙國重臣。說完了趙奢,我們在回過頭來說趙括。有這樣的老爹,你覺得就算趙括再怎么窩囊,會一點軍事都不懂嗎?當然,即便在成語故事里,也只是說趙括只會空口說白話,軍事或許懂一點,但并不懂實際帶兵。但真實情況,其實與我們的傳統印象相去甚遠。

  實際上,趙括從小就被趙奢帶在身邊,在軍中歷練,可以說是深諳軍事。而且,史書上曾明確記載,有一次趙奢率趙軍進攻齊國,曾經在對一座城池久攻不下。對此,趙括提出,向已經彈盡糧絕的城內,定點投放幾包糧食。后來事情的發展,就如同趙括預料的一樣,城內的軍民,因為這幾包糧食開始自相殘殺,城內軍隊也徹底失控。最終,趙軍按照趙括的計謀,兵不血刃的拿下了這座城。后來,趙括的這個計謀,還得到了那位燕國名將樂毅的贊賞。后來樂毅投身趙國,在趙王面前曾對趙括贊不絕口。

  有了樂毅這位頂級名將做信用背書,趙王重視趙括,自然也就理所應當了。

  2.趙括是怎么當上主帥的

  說完了趙括本人,我們再來說說長平一戰之前,趙括是如何成為趙軍主帥的。

  實際上,趙王之所以會讓年輕的趙括上位,其實并不是因為他昏庸。相反,是因為他不得不如此。

  長平一戰發生的背景,是當時秦國通過商鞅變法,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強的一個。隨著秦國國力的增強,向外擴張也就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而戰國七雄當中,首先受到秦國沖擊的,就是與秦國最近的韓國和趙國。

  這其中,又以韓國實力最弱。

  當時,秦軍最先進攻的,是韓國的上黨地區。這個地方,處于秦、韓、趙三家的交界處,如果秦國拿下上黨,將來趙國和韓國就會陷入被動。

  而面對秦國的來襲,當時的韓國根本無力抵擋,韓王只能認慫,將上黨地區割讓給秦國。秦國等于是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上黨,自然是一件喜事。但問題是,偏偏上黨地區的守將是個硬骨頭,打死不愿投降秦國。在韓王認慫的命令傳來后,這位守將一狠心,索性直接投降了趙國。寧愿帶著上黨地區歸降趙國,也不愿投降秦國。

  就這樣,原本只是秦、韓兩家的戰爭,卻反而將趙國給扯進來了。

  對于當時的趙國來說,能夠白得上黨那么大一塊地盤,自然是天大的喜事,等于是天上掉餡餅了。于是,趙王立即派老將廉頗,率大軍前往上黨增援。但可惜的是,上黨的那位守將,骨氣雖硬,但本事一般。等到廉頗率大軍趕到的時候,上黨已經被秦軍給打下來了。

  如此一來,趙軍面對的局面,就相當尷尬了。

  馬上率大軍班師回朝?那樣的話,秦軍肯定會在背后狠狠捅上一刀,絕不是明智之舉。而如果和秦軍正面硬磕,趙軍的損失恐怕也會大的無法接受。

  于是這個時候,老將廉頗采取了最正確的策略。

  以守待攻。

  戰國四大名將當中,廉頗本就是以防守著稱。當時趙軍駐扎在長平,和秦軍遙遙對峙。如此一來,秦軍就面對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如果正面進攻,面對廉頗的防守,幾乎肯定是必敗無疑。如果大軍撤去,上黨地區肯定會落入趙國手中。而如果長時間大軍留在上黨,秦軍等于是在慢性自殺。

  因為當時的上黨地區,距離秦國相對遙遠,運送補給成本太高。反觀趙軍,是在本土作戰,補給線更短,長時間拖下去,秦軍在軍事上的優勢將蕩然無存。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趙國主動換帥,然后主動出擊。這個辦法,看似是天方夜譚,但最后秦國卻真的做到了,趙王竟然真的換下了廉頗,讓趙括去統帥軍隊。那么,當時的趙王,是腦袋壞掉了嗎?

  當然也不是!

  趙王當時之所以換掉了廉頗,其實也有不得已而為之的成分。一方面,當時秦國在趙國境內煽動輿論,說廉頗擁兵自重,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才不和秦國決戰。如果換成趙括,秦國估計早就敗了。這種輿論,在當時的趙國國內相當有市場。不管趙王如何信任廉頗,面對這些流言蜚語,肯定難免起疑心。就算他自己能堅持,朝堂上大臣們也不會信任廉頗。

  另一方面,當時趙國的國力,也確實打不起這種消耗戰。

  當時的趙國,綜合國力遠不如經過商鞅變法之后的秦國。而且趙國地處幾國交接處,連年征戰,遠不如秦國那樣的地利。所以,哪怕是在國內本土作戰,廉頗的大軍所需的補給,對趙國依然是個難以承受的負擔。如果拖下去,只會最終和秦國兩敗俱傷。

  恰巧在這個時候,趙王又有另外一個選擇,一個當年被名將樂毅都認可的年輕將領。如果你是趙王,會不會選擇換帥呢?于是,趙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成了趙國軍隊的主帥。

  3.長平之戰是怎么打輸的

  客觀來說,趙括剛剛接手趙軍之后,其實打得相當出彩。

  趙括擔任主帥之后,迅速進行大規模的人事調動,換上了一大批主戰的將領。當時秦軍久攻不下,銳氣已失。而趙軍則是防守日久,心理上有了一定的優勢。

  所以,當趙括率領趙軍主動出擊,最開始的時候,實際上秦國是節節敗退的,損失了不少人馬。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秦國換人了。

  統軍的主帥,換成了著名的殺神白起。

  如果是面對一般的將領,趙括的軍事才能,其實已經足夠應對了。但面對白起,他實際統兵經驗不足的這個弱點,就會被迅速放大。畢竟,這是趙括第一次作為主帥,統領數十萬軍隊。

  偏偏第一次統軍,就遇上了白起,這只能說趙括命不好。

  在接下來的戰斗里,趙括本想通過詐敗將秦軍引誘到包圍圈,奈何老辣的白起根本就不上當。反倒是將計就計,讓趙括率領全部大軍,徹底走出長平防線,和秦軍進行決戰。

  決戰的時候,趙括本想讓一支奇襲部隊從背后偷襲秦軍,然后進行夾擊。卻不想老辣的白起早有提防,事先解決了這支奇襲部隊。然后將計就計,突然反攻趙軍,一下子就把趙軍給打懵了。這個時候,趙括想率領趙軍退回長平,卻發現退路已經被秦軍給截斷了。

  這時的趙軍,徹底陷入了秦國的包圍圈里。

  不過,就算是深陷絕境,趙括依然想出了對策。他的這個對策,名叫詐降,想要在投降的時候,忽然對秦軍發動進攻。奈何白起根本不上當,讓趙軍每一百人組成一隊,一隊一隊的來投降。如此一來,趙括的假投降,就變成了真投降,徹底沒了法子。

  所有計策都被破解的趙括,再也沒了法子,只能率領軍隊突圍。但是,深陷包圍圈的趙軍,怎么可能再突圍出去。在突圍的過程中,趙括也被秦軍射殺,身死當場。

  沒了主帥的趙軍,除了真正投降之外,已經別無他法。而面對數十萬投降的趙軍,白起一時也犯了難,因為這數十萬投降的趙軍,吃飯也是個大問題。而且如此多的趙軍,想要反叛實在是太容易了。所以最后沒辦法,白起只能下令,將這二十萬的投降趙軍,盡數坑殺。

  經此一役,趙國徹底一蹶不振,再無回天之力。

  客觀來說,趙括的本事,其實并沒有那么差。之所以會一敗涂地,也是因為他面對白起這位高明太多的名將。如果趙括能夠扎扎實實,一步一步走上主帥的位置,多點統軍的實戰經驗,未必會輸給白起太多。而趙括最后的突圍死戰,也證明了他的勇氣。

  當然,輸了就是輸了。趙括的失敗,也確實是因為他統兵經驗不足的原因。所以,用紙上談兵這個詞來形容趙括的失敗,倒也不算太過辱沒他。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