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韓信的不是蕭何,而是呂后。蕭何只是一個執(zhí)行者。可惜一代戰(zhàn)神死于婦人之手,但韓信卻死于漢初三杰。可見,韓信的死也存在著巨大的個人問題。蕭何有見識人之明,幫呂后殺韓信。他還認為韓信有辦法死。

劉邦成就世界后, 把蕭何排在群臣之首,不僅僅是因為蕭何的功績,還因為蕭何是劉邦的直系,老鄉(xiāng),從一開始就跟著劉邦。但最重要的是蕭何知道自己的職責,不攬權(quán)聽話,而蕭何本人就能擺正自己的位置。蕭何推薦韓信,但蕭何和韓信的關(guān)系是同事關(guān)系,蕭何和劉邦是君臣關(guān)系。因此,從任何角度來看,蕭何只能站在劉邦和呂后一邊。當然,這也是蕭何的自我保護 如果蕭何和韓信站在“同一戰(zhàn)線”上,他是第一個被殺的人。說白了,蕭何月為了劉邦追韓信。為了劉邦,蕭何幫呂后誘殺韓信,一切都與韓信無關(guān)。
蕭何當時已經(jīng)老了,必須給子孫留下一份“遺產(chǎn)”。此外,他自己也受到了劉邦和呂后的懷疑。韓信被貶,幾個不同姓氏的國王被殺。在這種情況下,蕭何只能保護自己。如果能犧牲韓信的生命來拯救自己,蕭何一定會這么做。以蕭何與韓信的私人關(guān)系,蕭何不可避免地失去了道德,但在生命面前,道德價值幾美元。只能說蕭何有點不厚道,此時的韓信對呂后來說,是個禍害。在劉邦看來,蕭何的行為是責任和忠誠。從韓信威脅劉邦封他齊王的那一天起,這無異于一根深深扎進心里的刺。從這一天起,韓信就“死”了。

蕭何幫助呂后殺死韓信的另一個原因是,韓信不是沛縣集團,也不是功臣集團。如果呂后殺死曹參和周波,看看蕭何是否會幫助他。對于蕭何來說,他所做的所有決定都是基于英雄集團利益的考慮。韓信的能力太強了,一旦叛亂恐怕沒有人能治愈。對統(tǒng)治者來說,不在于你是否叛逆。而且你有造反的能力是不可能的,而蕭何作為英雄集團的代表,幫助劉邦和呂后擺脫這樣一個不穩(wěn)定的人物是不可避免的。況且蕭何是執(zhí)行者,不是策劃者,推薦韓信,暗殺韓信都是政治需要。一切都是利益關(guān)系。
出生于沛縣的功臣集團包括蕭何、曹參和樊 ,盧綰 ,周勃 ,夏侯嬰等都是核心骨干,這些人才是劉邦的政治團隊。而張良和韓信都是外人。除盧婉外逃外,功臣集團里的人都是平安的一生,劉邦一個也沒殺。張良早早抽身,平安無事,而韓信貪財。最后死于呂后之手。更準確地說,韓信死于自身情商過低的韓信,是功臣與呂后聯(lián)手謀害的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