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初,韓信在井興戰役中擊破趙軍20萬,殺死陳余,俘虜趙王歇,威震天下。后來,韓信以李左車為謀士,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步:派兵四略趙地,收編趙軍,安城撫民,建設戰時和諧社會。
第二步:立即擺出北上的姿態,手書一封,派使者出使燕國。燕王臧對韓信的威望感到震驚,真的從風而降。燕趙人避免了戰爭的毒害,漢軍士兵也有機會休息,這是雙贏的結局。
第三步:派使者向漢王報捷,并要求立張耳為趙王,鎮撫趙國。
前兩步沒問題,關鍵是第三步,韓信的行為值得商榷。讓張耳來當趙王,這個人事安排本身是沒有問題的。與魏代不同,趙國幅員遼闊,有50多座城市,民風彪悍,不派一位德高望重的諸侯王來鎮撫,確實不行。張耳是老一輩的抗秦革命家,也是漢王未來的親家。他在趙地有著廣泛的人脈和深厚的基礎。他是趙王的最佳候選人。即使韓信不提,漢王遲早也會任命張耳為趙王。此外,韓國韓王信的先例不是嗎?
關鍵是韓信無法提及這種極其敏感的事情。一個功高蓋主的將軍推薦他的副手當諸侯王合適嗎?喲,你的韓信好厲害,可以讓你的副手當王。你應該做什么?顯然,我只想拉攏耳朵,問路,為以后更上一層樓奠定基礎。
不管韓信這樣做是出于什么考慮,可以肯定的是,當漢王得知韓信一朝下趙時,他的心一定很不舒服:韓信,韓信,你驕傲到連一國之君都要決定嗎?你真的讓寡人不安!

然而,漢王并沒有批評韓信的越位行為。相反,他贊揚了韓信,同意將張耳封為趙王,但他必須等到趙國完全平息后才能正式成立。消息傳來后,張耳欣然接受了將軍們的祝賀。當他這樣做時,他有意義地看著韓信,充滿了感激和同情。
張耳老了,沒有將軍。他不害怕。讓他當國王沒什么。關鍵是韓信。他才是真正讓漢王懷疑的人!除了張耳,漢王還獎勵所有將軍。曹參被任命為趙翔,張蒼被提拔為代相。將軍們非常高興,互相祝賀。只有韓信一個人坐著,沒有表情,好像一切都與他無關。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在滅趙之戰中,韓信以不到敵人十分之一的兵力打破了趙軍20萬,平定了趙軍的領土。他在漢軍的威望與日俱增,一時無刻不在,大量士兵成為他的忠實粉絲。
今天的將軍韓信是當之無愧的。趙之下卒后,他手下有20多萬軍隊,這是一股可怕的力量,足以影響世界局勢。不僅諸將信服,諸侯害怕,漢王顧忌,就連眼高于頂的項王也不得不坐起來注意他以前的下屬。
項王也知道韓信是個有能力的人,但他從來沒有想過韓信這么厲害。短短四個月,他就搞定了四個盟國。北方的諸侯真的沒用。看來我要把無敵的楚兵趕出去。因此,項王不得不抽出部分兵力渡過黃河,與魏、戴、趙的殘余勢力合作,多次與韓信漢軍作戰,試圖恢復一些領土,減輕北方的軍事壓力。
項王還是太看不起韓信了。他既不親自出馬,也不派龍、鐘離昧等將軍。他只是派了一些小腳色來和韓信打交道。他還能討價還價嗎?結果不到一個月,韓信就輕松收拾了這些小羅,順便奪取了楚國的一些地盤。項王很生氣。他決定派他的頭號將軍龍出馬,給韓信一些顏色。
然而,項王失去了計算。在關鍵時刻,漢王用反間計引誘九江王英布。楚軍后院著火了。項王別無選擇,只能轉龍平叛。韓信抓住機會清理了趙國所有的楚軍,開辟了趙國和興陽之間的通道,不斷派兵增援被項王打敗的慘敗漢王。
在韓信和英布的幫助下,漢王終于得到了喘息的機會。然而,美好的時光并沒有持續多久。不久,龍擊敗了英布,收集了他的軍隊,并以戰勝的姿態增援到楚軍滎陽前線。于是項王把韓信放在一邊,全力攻擊漢王。漢王處于危險之中,命令韓信迅速領兵幫忙。
看來攻齊一事,只能暫時擱置。漢三年(公元前204年)春天,韓信、張耳率領20萬大軍南下河內郡,直至魏地最南端的小鎮修武(以武王在這里停下來修武為名,現在位于河南省獲嘉縣,)駐軍,通過黃河與滎陽、成皋一線的漢軍南北呼應,以解決劉邦的迫切需要。但韓信并沒有立即輕舉妄動派主力南下,因為現在還不是渡河與項王正面對決的時候,作為一名兵家,他從未打過一場不確定的仗。
此外,趙國的局勢還不穩定。萬一他和項王生氣,持續了很長時間,燕齊趁機攻擊趙,魏朝的余罪再次趁虛而動。北方局勢將被侵蝕。屆時,韓信進將無法進入,撤退之路將被切斷。近幾個月來,無數士兵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好局面將白白毀滅!而劉邦那邊的滎陽成皋至鞏縣、洛陽一線依然有很大的縱深,應該還能回旋一段時間。所以,他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觀望,看情況的發展,然后定行不遲。畢竟項羽后面的彭越還沒動,動了局面就活了。
劉邦生氣了。不管韓信眼里是不是只有大局,反正這個男生眼里也沒有寡人。這種事情絕對不允許發生在漢軍,所以他決定展示自己高超的戰略藝術,給韓信上一堂政治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