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唐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巔峰。它有近300年的唐代歷史,至今保留了5萬首詩。它是中國文學寶庫中耀眼的明珠。雖然宋代的文學形式是詞,但宋詩的成就不低于詞,其數量是詞的十倍以上。
宋代有許多優秀的詩人,如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然而,真正開面的人最大限度地改變了宋代詩歌的面貌。自然,蘇軾被稱為宋代詩歌的靈魂。蘇軾詩歌并重,杰作眾多,成就高,堪稱宋代第一人。

蘇軾的門人黃庭堅曾評論過蘇軾的詩:“公如大國楚,吞五湖三海”。俗話說:觀于海者難為水,黃庭堅的話不算夸張。蘇舜飲和梅堯臣雖然初步開啟了宋詩的面目,但規模不大,影響有限;他們疏蕩淡淡的語言不能滿足人們。到了蘇軾,才以光怪陸離、自出己意的風格。他盡力改變唐風,自立門戶,擴大了宋詩的境界。“竹外一枝斜更好”“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趣味在均衡與錯落之間展現出來。
蘇軾的思想比較復雜,儒道釋三教并收,佛道的思想在他的文學創作中無處不在。雖然它給他的人生觀帶來了虛無的影響,但它在創作中起到了審美的作用,比如他散文的赤壁賦、七言律詩《和子由池池懷舊》、詞作《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等,都體現了他的思想。這一點,與唐代李白相比,后人認為他是宋代李白。雖然蘇軾不是李白,但他的文學成就并不遜色于李白。
中國人一直有愛比較的傳統。當宋詩第一人蘇軾遇到詩仙李白時,誰的才華更好?這個問題不僅是現代人喜歡討論的,也是一千年前在北宋討論的。

宋代筆記《庚溪詩》曾記載,宋神宗問身邊的近臣,蘇軾能和哪個古人比?有人說“唐李白文才頗同。神宗說:“不然。白有軾之才,無軾之學。“這十二個字真是一句話,宋神宗不失為有眼力的皇帝。蘇軾勝在才學淹博,堪稱十項全能。他的詩是唐后獨一無二的,他的詩是大膽的,他是大膽的大師;這篇文章是唐宋八大人物之一;此外,書法《冷食帖》被譽為世界第三行書;繪畫,隨意染色,文人畫派為鼻祖;在食物方面,東坡肉和東坡魚點綴著中國的飲食文化。
當然,蘇軾也有自己的弱點。他自己說下棋、喝酒、唱歌不如人。還有一點蘇軾沒說他不會武術。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劍客,自稱“少俠,手刃數人”。
最后,回到原來的話題,談談蘇軾的詩歌。蘇軾的詩歌成就是獨一無二的,但也有很多缺點,比如奔放、凝聚力不足、傾瀉而少、含蓄。而且因為他才華橫溢,貪多務博,往往失去繁文縟節,流于粗魯,以至于既有驕傲又有野心。蘇軾最擅長七古,但不如李白帥,不如杜甫郁悶。李白的詩有900多首,堪稱經典。
蘇軾的詩和李白的詩,誰取得了更高的成就?這不難回答。好作品必須傳播得更廣泛、更長。找更多的人問,你知道蘇軾有很多著名的詩還是李白有很多著名的詩嗎?答案就要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