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赤壁之戰是決定漢末三分天下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
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擊敗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赤壁之戰也是三方人才和英雄的聚集。這是一部宏偉的歷史劇。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周瑜和魯肅都很勇敢。你來來去去,令人眼花繚亂,熱血沸騰。那么,誰是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的關鍵人物呢?諸葛亮、魯肅、周瑜或孫權。
在《三國演義》的描述中,諸葛亮絕對是主導赤壁之戰的人物。從最早的舌戰群儒勸說孫劉聯盟,到后來的草船借箭,和周瑜一起想出用火攻擊,再到最關鍵的借東風。諸葛亮在羅貫中的妙筆生花下,料事如神,能翻云覆雨。事實上,真實的歷史并非如此,但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主要是說服孫權抵制曹操的決心,要求孫權承認劉備是荊州的主人,在此前提下組成孫劉聯盟對抗曹操。因此,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的主要作用是說服孫權抵抗曹操,促進孫劉聯盟。
說到孫劉聯盟,另一個不得不提的關鍵人物是魯肅。事實上,公元208年8月,曹操南下,劉表病死。魯肅一直關注荊州的變化,他建議如果荊州上下一心,就和荊州結盟。若荊州內部不和,則趁機占領荊州。當魯肅發現劉聰已經在荊州投降,劉備逃跑時,魯肅立即決定與劉備合作。劉備當然沒有要求,于是魯肅邀請諸葛亮到東吳勸說孫權商量結盟事宜。除了促進孫劉聯盟,第二個非常重要的是加強孫權抵抗的決心。當時,只有魯肅和周瑜在整個東吳陣營中堅定抵抗,而周瑜當時領兵。所以魯肅是第一個建議孫權不要投降的人,所以魯肅也是赤壁之戰的關鍵人物。
第三件要說的是周瑜,周瑜是東吳的前線總指揮,周瑜和魯肅一樣堅持抵抗曹操。孫權任命周瑜為右都督,統帥全軍,周瑜首次與曹操作戰,取得勝利。迫使曹操撤軍到江北,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最后黃蓋建議周瑜用火攻,取得關鍵勝利。決戰前,雖然諸葛亮和魯肅勸說,但最終讓孫權下定決心反抗曹操的其實是周瑜。周瑜是赤壁之戰中非常關鍵的人物,難怪蘇軾的話中有“三國周郎赤壁”這樣的贊譽。
在我看來,赤壁最關鍵的決定性人物其實是孫權!當時的情況是曹操傾國而來,兵力有絕對優勢,荊州不戰而降,彌補了曹操沒有水軍的劣勢。孫權作為江東之主,從荊州順流而下,承受著壓力。難怪當時大家都主張投降。事實上,在曹操陣營中,他們也認為孫權沒有勇氣抵抗,會殺死劉備。雖然諸葛亮、魯肅、周瑜勸說,但孫權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所以孫權其實是最關鍵的人物!孫權的關鍵在于:一是決定抵抗曹操;二是與劉備結盟。
孫權26歲,諸葛亮27歲,周瑜34歲,魯肅37歲,劉備47歲,曹操54歲。在赤壁之戰的人物中,孫權只有26歲,面對著狡猾而戰斗了半輩子的曹操。孫權能夠堅定地抵抗曹操的勇氣;與當時一無所獲的劉備組成聯盟需要非凡的勇氣和巨大的勇氣。假如孫權不聽建議,投降曹操,估計也沒有赤壁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