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鼻孔的小可愛二氧化碳~
你可能被我氣過,我有時漂浮在可樂里,也常常從你呼氣的鼻子中溜出來。
驚不驚喜?以后可以叫我碳碳!
最近有個為我和溫室氣體小伙伴們打造的熱詞“碳中和”,你聽過沒?
以后共同在這片時空混,咱們的生活都離不開它。
碳中和是指在規定時期內,二氧化碳的人為移除與人為排放相抵消。簡單來說,就是人類生產與生活中排放出來的溫室氣體通過植樹造林和碳捕捉相互抵消,一加一減變成零,實現中和。
給你呼個重點!
碳中和是人類自創的概念,年底業績呢,就只算 “人去干預”的功勞。
人類活動釋放的碳碳,超過一半也會被大自然中和。比如因為美味又營養,海洋就很喜歡吸我們,但這種吸碳絕技,只能算苦勞,不被納入“碳中和”的功勞里。
為什么要中和了我們?碳碳家族多了,有危害么?
還真是。
當我的小伙伴越來越多,你能直觀感受到的是空氣有內味了,覺得抽象的話,可以去聞聞汽車尾氣——嗯,濃郁而復雜的感覺。
保溫能力好是我們碳碳的特長,飄在空氣里就像給地球蓋棉被。
棉被太厚,地表就會被捂出病來。氣溫變暖、海平面上升、氣候反常等等,都是地球病了的表現。
那“碳達峰”,又是想干嘛呢?
它是碳碳的高光時刻,此時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
拿我國來說吧,立了flag,兩個時間點:
在2030年之前,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后逐步降低;到了2060年,全部溫室氣體的排放將正式實現碳中和。
除了碳碳,全部溫室氣體還有哪些?
還有甲烷、氫氟化碳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呢!
你可能會好奇了:如果不愛碳碳和溫室氣體小伙伴們,直接“中和”不就得了,為什么還讓我們先“達峰”感受感受“高光時刻”?
聰明的人類是有考慮的,因為“碳中和”的實現需要時間的,不能一蹴而就。
拿中國來說吧。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基于煤炭的能源和電力需求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降低碳排放,需要有步驟地來進行。
那對個人而言,有什么影響?
節能減排,從大家的日常衣食住行就要開始行動咯~
另一方面,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人類社會的消費模式、產業發展方向和個人就業機會,也可能跟著發生大大的變化!
這樣看來,和“碳中和”認識得早,簡直就是先人一步走進未來呢~
審閱專家
周兵,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專家。
參考文獻
[1]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讀懂碳中和:中國2020-2050年低碳發展行動路線圖.中信出版集團.
[2]袁志剛.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中國經濟出版社.
[3]胡鞍鋼.(2021).中國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及主要途徑.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3),1-15.
[4]王燦 & 張雅欣.(2020).碳中和愿景的實現路徑與政策體系. 中國環境管理(06),58-64.
[5]宋楊(2020-10-14).2060年實現碳中和離不開法治化市場化. 中國環境報,003.
[6]碳達峰中和. (2021-12-02).解振華:碳達峰是二氧化碳,碳中和包括全部溫室氣體.騰訊新聞.https://new.qq.com/rain/a/20211202A09MFN00, 2021-12-02.
出品
科普中國 x 頁符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