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
-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邊塞詩人。與王昌齡同時期,王翰這樣一個有才氣的詩人,其集不傳。其詩載于《全唐詩》的,僅有14首。登進士第
-
孔尚任(1648年11月1日—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隨園詩話》作東堂),別號岸堂,自稱云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清初詩人、戲曲家。孔尚任繼承了儒家
-
金易州軍市人,字君謨,號南麓。為人慷慨多大節(jié)。書為當時第一,畫亦入妙品。海陵正隆二年進士。歷益都都勾判官,北京鹽使。致仕卒,年七十。
-
(?―前54年),漢武帝劉徹第四子,燕剌王劉旦同母弟,母李姬。元狩六年(前117年),與劉閎、劉旦同日冊封,劉胥為廣陵王。好倡樂逸游,力能扛鼎,空手能搏猛獸。動作無法度。以
-
黃遵憲(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漢族客家人,廣東省梅州人,光緒二年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
-
南朝梁東海郯人,字懷簡。徐孝嗣孫。幼聰朗好學,及長,善弦歌,為梁湘東王鎮(zhèn)西咨議參軍。好聲色,侍妾數(shù)十,皆佩金翠,曳羅綺。常載妓游覽,荊楚山川,靡不登踐。辯于辭令,有輕
-
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qū)益子。善為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歷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后當國
-
(475—527)南朝梁吳郡吳人,字士簡。張瑰子。能詩文。年十二,日作詩或賦一篇,至年十六,積二千余首。齊明帝建武三年,舉秀才,除太子舍人。為沈約所稱,與任昉友善。梁武帝天
-
鮑泉,字潤岳,東海人也。父幾,字景玄。家貧,以母老詣吏部尚書王亮干祿,亮一見嗟賞,舉為舂陵令。后為明山賓所薦,為太常丞。以外兄傅昭為太常,依制緦服不得相臨,改為尚書郎
-
東晉豫章人。少有孝行。年四十,傳說得神方,能以羽扇劃水而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