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
-
汪洙,字德溫,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元符三年(1100)進士,官至觀文殿大學士。其幼穎異,九歲能詩,號稱汪神童。父,汪元吉,曾任鄞縣縣吏。在王安石任鄞縣縣令時,因看重
-
陸云(262年-303年),字士龍,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官員、文學家,東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第五子。與其兄陸機合稱“二陸”,曾任清河內史,故世稱“陸清河”。
-
清(1697~1765),字蘊高(高一作皋),號東皋,崇明(今屬上海市崇明區浜鎮人)人。善楷書,有唐人風矩。莊舒取之虞世南,剛勁參之歐陽詢。回翔館閣,以文雅著稱。柏謙是面向大海
-
晉人。相傳伯玉出使蜀地,久而不歸,其妻居長安思念之深,乃作詩書于盤中,屈曲成文,故稱盤中詩。
-
張憲(約公元1341年前后在世)字思廉,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元惠宗至正初前后在世。少時,負才不羈,慕魯連子為人,不治產業,誓不娶、不歸鄉里,故年逾四十而
-
(?—299)西晉南陽新野人,字潤甫。少以才學知名。仕魏歷通事郎。晉武帝立,轉尚書郎,深為羊祜所重。太康中,拜散騎常侍。轉楊駿長史。惠帝永平中,駿誅,以僚佐免官。尋起為國
-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生于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書圣”王羲之第七子
-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
-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閔、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為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
-
列子(大約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戰國年間,享年75歲),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對他的尊稱),華夏族,周朝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