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蠙
張蠙簡介
[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后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王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后為金堂令。
[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后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王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后為金堂令。
假邑邀真邑命分,明庭元有至公存。每鋤奸弊同荊棘,
唯撫孤惸似子孫。折獄不曾偏下筆,靈襟長是大開門。
新銜便合兼朱紱,應待蒼生更舉論。
從容無限意,不獨為離群。年長驚黃葉,時清厭白云。
舊山回馬見,寒瀑別家聞。相與存吾道,窮通各自分。
每到月圓思共醉,不宜同醉不成歡。
一千二百如輪夜,浮世誰能得盡看。
避暑得探幽,忘言遂久留。云深窗失曙,松合徑先秋。
響谷傳人語,鳴泉洗客愁。家山不在此,至此可歸休。
他人豈是稱才術,才術須觀力有馀。兵亂幾年臨劇邑,
公清終日似閑居。床頭怪石神仙畫,篋里華箋將相書。
更欲棲蹤近彭澤,香爐峰下結茅廬。
師教本于空,流來不自東。修從多劫后,行出眾人中。
衲冷湖山雨,幡輕海甸風。游吳累夏講,還與虎溪同。
釋褐從仙尉,之官興若何。去程唯水石,公署在云蘿。
野飯樓中迥,晴峰案上多。三年罷趨府,應更戰高科。
驛在千峰里,寒宵獨此身。古墳時見火,荒壁悄無鄰。
月白翻驚鳥,云閑欲就人。只應明日鬢,更與老相親。
古驛成幽境,云蘿隔四鄰。夜燈移宿鳥,秋雨禁行人。
廢巷荊叢合,荒庭虎跡新。昔年經此地,終日是紅塵。
數里白云里,身輕無履蹤。故尋多不見,偶到即相逢。
古井生云水,高壇出異松。聊看杏花酌,便似換顏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