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遠望山河,回歸故鄉的心思、回歸故土的熱望,濃得如眼前聚集的風塵。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身在別人的家鄉我們一起喝下這菊花酒,我們離家萬里,望著大雁飛過的天空,心中有著一樣的悲傷。
1、張長青中國古典詩詞名篇文化鑒賞: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204
2、孫建軍《全唐詩》選注 :線裝書局,2002:181
3、任國緒初唐四杰詩選: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151
4、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這首七言絕句寫詩人在旅途中過重陽,登高遠望所見所感,抒發濃濃的思歸的情懷。
首句點明題旨: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遠望。九月九日重陽節,自古以來就有登高的習俗。游子在外,都難免思鄉思歸,登高遠望時,當然會遙望古鄉的山川。這一句非常恰切地寫出了游子此時此地的望鄉動態。次句由動態轉寫心情,這種“歸心歸望”的情懷,不是直抒胸臆抒發出來,而是寄寓在“風煙”中,一個“積”字很有分量,道出了歸心歸望的程度。風煙有多濃多廣,那么詩人的“歸心歸望”也就有多濃多廣。這樣表現了詩人的歸思歸望是濃濃的厚厚的。
最后兩句寫詩人遠在他鄉的高山上,和大家一起喝著節日的菊花酒,而這里與故鄉身隔萬里,只能傷心地望著鴻雁飛向南天。重陽登高喝菊花酒是習俗,飲酒是敘事,而游子此時思歸,難免多飲幾杯,借以消鄉愁,這就是事中寓情;飲酒消鄉愁,敘事中寄寓了鄉愁之情?!傍櫻闾臁笔菍懢?,是鴻雁南飛之景,而詩人是范陽人,雁南飛而反襯人不能北歸,這就是景中含情了。
楊慎舉出此詩與王勃《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今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認為兩詩雷同。實際上,王詩與此詩正好可以參讀。王、盧的《九日》詩,雖然題材相同,構思相似,但是王詩的結句,問得癡情,問得無理而妙,表現詩入對南方生活的厭倦。而盧詩的結句,是以雁南飛反襯人不可北歸的鄉思.。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但藝術特色不同,非抄襲雷同可比。這兩首詩,立意清新,情感真切,構思細密,結構完整,是唐人絕句中的名篇。所謂“王、揚、盧、駱當時體”也。具實盧照鄰的詩,以“適意為宗”,“不以繁辭為貴”,題材廣泛,深情流麗,雄勁自然,富有奇崛的幻想色彩,無論是在“初唐四杰”中還是在整個害初詩壇,都是十分突出的。
1、藍光中民俗節日詩歌賞析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10:247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這首七言絕句寫詩人在旅途中過重陽,登高遠望所見所感,抒發濃濃的思歸的情懷。
首句點明題旨: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遠望。九月九日重陽節,自古以來就有登高的習俗。游子在外,都難免思鄉思歸,登高遠望時,當然會遙望古鄉的山川。這一句非常恰切地寫出了游子此時此地的望鄉動態。次句由動態轉寫心情,這種“歸心歸望”的情懷,不是直抒胸臆抒發出來,而是寄寓在“風煙”中,一個“積”字很有分量,道出了歸心歸望的程度。風煙有多濃多廣,那么詩人的“歸心歸望”也就有多濃多廣。這樣表現了詩人的歸思歸望是濃濃的厚厚的。
最后兩句寫詩人遠在他鄉的高山上,和大家一起喝著節日的菊花酒,而這里與故鄉身隔萬里,只能傷心地望著鴻雁飛向南天。重陽登高喝菊花酒是習俗,飲酒是敘事,而游子此時思歸,難免多飲幾杯,借以消鄉愁,這就是事中寓情;飲酒消鄉愁,敘事中寄寓了鄉愁之情。“鴻雁天”是寫景,是鴻雁南飛之景,而詩人是范陽人,雁南飛而反襯人不能北歸,這就是景中含情了。
楊慎舉出此詩與王勃《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今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認為兩詩雷同。實際上,王詩與此詩正好可以參讀。王、盧的《九日》詩,雖然題材相同,構思相似,但是王詩的結句,問得癡情,問得無理而妙,表現詩入對南方生活的厭倦。而盧詩的結句,是以雁南飛反襯人不可北歸的鄉思.。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但藝術特色不同,非抄襲雷同可比。這兩首詩,立意清新,情感真切,構思細密,結構完整,是唐人絕句中的名篇。所謂“王、揚、盧、駱當時體”也。具實盧照鄰的詩,以“適意為宗”,“不以繁辭為貴”,題材廣泛,深情流麗,雄勁自然,富有奇崛的幻想色彩,無論是在“初唐四杰”中還是在整個害初詩壇,都是十分突出的。
1、藍光中民俗節日詩歌賞析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1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