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千古名帝——秦始皇,雖然在位時間并不長,但他在政治上的不同凡響,贏得后人的好評。然而,正是因為實行了“焚書坑儒”的措施,這位皇帝在歷經(jīng)2000多年后,遭到了后人的唾罵,甚至被稱為暴君。
關于這次的“焚書坑儒”事件,直接發(fā)生原因就在于當初的分封和郡縣制度。當時秦始皇平掃天下,在政治,經(jīng)濟領域上實行改革,但這一切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統(tǒng)一之前,就在要不要分封諸侯的問題上發(fā)生了爭執(zhí)。
網(wǎng)絡配圖
但也有人堅持“封國土,建諸侯”制度。于是秦始皇力排爭議采取了李斯等人的話,實行了郡縣制度。但是仍然有多人不同意這樣做,他們是希望秦始皇能夠按照先王的做法。他們認為春秋戰(zhàn)國之所以戰(zhàn)亂不停,就是因為分封造成的后果。只有廢黜分封的制度才能免受戰(zhàn)亂。
可是秦始皇不聽勸阻,最終還是走上了法家的治國之路,在很多事情上抑古尊今。于是就激發(fā)了這批知識分子的極為不滿甚至發(fā)起詆毀,于是開始對秦始皇頒布的相關指令進行指責和攻擊。在這種情況下,秦始皇聽信小人的話,采取了“焚書坑儒”這樣一個極端的手段。眾多知識分子在此次措施中遭到坑殺,大量的圖書也被燒成灰燼。這樣的措施其結果摧毀了許多文化寶典,毀滅了先秦寶貴文化,更是中國文化史上一次空前的災難。
秦始皇為什么要焚書坑儒
網(wǎng)絡配圖
秦始皇時常被后世批評是暴君,實行的是暴政,其中的一條依據(jù)就是他焚書坑儒。那秦始皇為什么要焚書坑儒呢?如果從他身為一代帝王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就是一次統(tǒng)一思想文化的運動,是對帝國統(tǒng)治有利的事情。
秦國統(tǒng)一六國之前,是紛擾混亂的春秋戰(zhàn)國,而在這亂世卻迸發(fā)出最為強烈的思想火花,也就是先秦的百家爭鳴。諸子百家中,流傳最廣泛、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縱橫家、陰陽家等。
現(xiàn)在看來,他們?yōu)橹袊鴦?chuàng)造了最燦爛的思想文明,使中國得以與同時期的希臘文明媲美。但是對于統(tǒng)一六國后的秦始皇而言,百家相爭是混亂,是隱患。雖然秦始皇為什么要焚書坑儒,因為他要消除隱患,加強專制的思想統(tǒng)治。
網(wǎng)絡配圖
焚書在前,坑儒在后,焚的是除醫(yī)藥、卜筮、農業(yè)有關之外的所有書,坑的其實也不是表面上的儒士,而是方士。焚書是因為秦始皇是一個改革者,統(tǒng)一中國、廢分封設郡縣、中央集權等等措施都是他首創(chuàng),而那些書尤其是儒家書籍最大的特點就是師古,就是崇尚上古或者西周,此外大多和法家相悖,這樣的思想對于運用法家思想的秦朝而言是危險的。而坑儒是因為,這些方士欺騙他可以尋仙訪藥讓他長生不老,而秦始皇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后一無所得所以惱羞成怒,而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方士也學儒家或者穿儒士的服裝所以被認為是儒士。
毛澤東對此的評價是“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yè)要商量”,可見他贊成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