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末時期西方海上強國主要包括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等國家。雖然它們相對強大,但并未進入蒸汽機時代,其鋼鐵業和造船業的發展水平也并不特別高。因此,它們并沒有形成近代以來所謂的堅船利炮的優勢。
也就是說,這時候西方殖民者的武器和中國之間雖然已經有了比較大的差距,但主要是工藝上和技術上的,而沒有形成工業時代對農業時代的那種代際落差。
清朝在后來面對的列強就是已經進入工業化時代的武器,所謂堅船利炮,不光是船體外面裹有鋼鐵,而且是蒸汽動力,速度遠超過清朝的人力船。
第二,這幾個所謂的海上強國,在中國沿邊主要是經商,進行貿易,并沒有特別明確的目的性,所以,他們也沒有組織起比較大規模的海軍來入侵中國。也就是說,他們的目的并不是大規模入侵,人數比較少,是有可能被擊敗的。
第三,雙方的沖突主要在廣東、福建沿海地區,明軍主要是利用岸基火力反擊侵略者,因為對方船速并不是特別快,人數也不多,所以相對還是比較容易被擊敗的。后來鄭成功收復臺灣,一個重要原因也是荷蘭在當地的留守軍隊并不多,岸基炮火不足。
就是說,這幾次沖突的規模實際上都不大,無論數量上,還是裝備上,明軍實際上都是處于優勢地位的,打贏是正常的,打不贏才不正常。
火星男孩是真的嗎?能預知未來?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