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崇禎繼位當了皇帝。他上臺后,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了魏忠賢,這引起了全國的歡慶。但隨之而來的一個嚴重問題是,朝廷缺乏資金。在魏忠賢當權時,盡管朝廷陷入了混亂,但至少還能勉強維持國家的日常資金周轉。
魏忠賢倒了之后,朝廷窮啊。崇禎皇帝以身作則,推行勤儉節約,好好的一個皇帝將自己的日子過的緊巴巴。雖然崇禎皇帝很節儉,但是依然解決不了問題,軍隊沒錢,士兵沒工資,常常會出現嘩變的情況。崇禎一看,這不行啊,趕緊問問國庫的賬上還有多少錢,得到的卻是只有四十萬兩白銀的回答。
這個時候一幫大臣開始搞事情了,他們上疏皇帝,情真意切,反正各種華麗的辭藻都用上了。目的只有一個,讓崇禎拿出自己的私房錢,救濟國家。說起來也有道理,國家都是你的,讓你那點私房錢出來, 不過分。
崇禎一看,徹底懵了,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啊。大臣一聽是真的不信,都什么是時候了,還在這摳門。崇禎都要哭了,他說我是真沒錢啊。但崇禎到底是聰明的,他立刻號召大臣們捐錢,我沒錢,你們有啊。
但是這幫大臣比崇禎還要扣,別看平時一個一個能說會道,一到出錢的時候,都不說話了。最后崇禎一個一個給他們做工作。老丈人率先響應號召,喚出了三千,首輔魏藻德捐出了五百,剩下的就是有個意思。其中最大方的還是章德門外的一個老漢,聽到崇禎的號召,立刻捐出了四百。
雖然大家踴躍捐款,但是一個個太摳了,最后崇禎的軍隊還是被李自成打敗了。李自成本身就是為了發財,最后他跟別人說,在崇禎的小金庫里搜出了黃金一百五十萬兩,白銀三千萬兩。于是眾人得出了崇禎扣,為了自己的小金庫,連國家都不要了。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國榷》記載:“大順軍進拷索白銀七千萬兩,侯家什三,閹人什四,官什二,估商什一,余宮內帑金銀器具以及鼎耳門環細絲裝嵌,不及十萬。”
這段話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李自成進城以后,勒索別人得到了七千萬兩的白銀,最后在皇宮里只搜刮了不到十萬兩白銀。那么李自成為什么要跟別人說在崇禎的小金庫里弄到了幾千萬兩呢?
原因無非就是接著這個名義,掩蓋自己在城里的惡性,并且順便給崇禎弄點污名。可憐的崇禎,江山丟了不說,最后還弄了個摳門的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