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想必很多讀者還不知道「披甲人」的故事吧?別擔心,小編會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快繼續往下看吧!
早在宋朝時期,中國的封建王朝基本上已經消除了奴隸的存在,而到了幾百年后,“我煌煌大清”,又重新將奴隸制撿了起來。在清宮辮子戲中,犯官們除了被砍頭,被處置的最多的方式大概就是“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了。
寧古塔是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滿語數之六為寧古,個為塔,相傳清皇族先祖兄弟6人曾居此地,故名。今為黑龍江省海林縣舊街鎮。寧古塔是清代最著名的流放地之一。清八旗制度“以旗統軍,以旗統民”,平時耕田打獵,戰時披甲上陣。旗丁中按照身份地位,分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種。阿哈即奴隸,多是漢人、朝鮮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女真人。

但是這“披甲人”到底是什么地位呢?為何犯了罪的人都要去給他們當奴隸呢?就是用來幫助清王朝鎮守邊疆的人,因為披甲人世代居住邊疆,清王朝會經常將一些犯人或其家屬發配給這些人,穩定軍心。

“與披甲人為奴”就是去給披甲人當奴隸。披甲人的地位就夠低了,并且都不是什么善茬。去給這種人當奴隸,其結果也只有受辱或是被他們折磨而死,比死還要難受。

所以在清朝很多官員的家屬知道要流放寧古塔之后,很可能會選擇自我了結,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了那種痛苦,人們更是談之色變!
揭秘:趙構才56歲為什么就自愿退位當太上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