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東漢班昭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古代的時候,歷史好像一直對女子都表現的不是那么公平。能在外面操勞并主持國家大事的一般由男子擔當,并不是說女子沒有這個才能,更多的是女子根本就得不到這個機會。甚至還有一種看法就是女子若是沒有一點才能,才是最有品德的。這種說法雖然很落后,但是在那個同樣落后的時代,竟然顯得很是和諧,若是放在我們現代來說,可能就是一樁笑談。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女子都大字不識,只會在家生孩子,爭寵。班昭就是其中的一個奇女子,她的一生中不僅讀了很多書,甚至還在朝堂為官,可以說是很多女子的榜樣。

據歷史的記載,在古代的時候,女子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到了要出嫁的年齡,所以盡管班昭非常有才華,但也免不了這一步,她的父親為她找了一個很好的夫婿就是曹壽。說起來兩個人也算是比較匹配,但很可惜的是,曹壽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失去了性命,只留下班昭一個人孤苦伶仃。在古代的時候,對女子會有很多的約束,并不像我們現代的女子這般自由,若是丈夫出了意外,還可以進行再嫁,雖然說那個朝代也并不是不允許班昭再嫁,但是為了她的一雙兒女,她選擇了為丈夫守寡。

在她的思想中來看,女子一輩子也只能嫁一位丈夫,縱使她有什么意外,也不可以更改,這在后來她的女兒即將出嫁時,她對她們的教訓觀念如出一轍。甚至還專門為此出了一本書,叫做女誡。這本書,也是專門為她即將出嫁的女兒所出,里面極盡講述了以后嫁人應該在夫家遵守的禮儀,從這里我們也能看出來,班昭對女兒的寵愛。因為愛她們所以才不愿她們在夫家受欺辱,及早的教會她們一些道理。

據歷史記載,班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歷史學家。因為她從小受生活的家庭環境的熏陶以及受到父親和兄長每次都在家里討論問題的那種氛圍的感染,所以她在很小的時候也表現了對歷史的濃濃興趣。雖然有才華,但遠不及他的哥哥班固有名,畢竟身為一個女子,終日里也是大門不出,所以大家只知道班家有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女子,遠不如她哥哥的名氣大。

后來他的哥哥在編寫一部歷史書的時候,還沒有編寫完成,就溘然長逝,給這部歷史留下了一個極大的遺憾,這時候班昭挺身而出,她要替她的哥哥完成這個他生前沒有完成的工作。所以才有了后來她在歷史上的如此出名,也充分解釋了班昭生為一個女子卻能夠在朝堂上任官的現象。
她的性格也是十分的正直,甚至不惜為自己的同僚頂撞太后,說是頂撞,更多的卻是力諫。當時她有一個同僚,因為母親去世再加上自己年齡也大了,也想就這個機會回家養老,于是就上書辭職。太后接到他的辭職信以后,表示并不同意,此時班昭正好在場,于是太后就問她對這件事有什么建議?按理說,大臣為朝廷貢獻了自己一生的精力,現在到了晚年又加上母親去世,心里自然悲痛,所以提出離職也是情有可原。

而太后之所以不愿意放過這名大臣的原因之一就是還想把他留下繼續為國家出力。這一次,班昭并沒有順著太后的意思說,而是表明了那位大臣的立場,她先是極力夸贊了一場太后,后又說,這名大臣的離職只不過是為了讓其他更有才能的人頂替上來。這樣一說,太后心里果然舒暢了很多,于是就批準那名大臣回家養老。班昭身為一個女子,卻在歷史上留下了這么濃厚的一筆,怎么可以說她不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