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篇關于清朝綠營兵的文章,歡迎對此感興趣的小伙伴前來閱讀。
在很多清代的影視劇中,都出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綠營"。這個綠營是一個什么單位,他們的工作是做什么的?
綠營在清朝的地位能不能跟八旗子弟平起平坐,他們的戰斗力又如何呢?

1644年,清軍入關后一路凱歌高奏,中原和長江以南的廣袤地域被隨之臣服。
百余萬前明敗兵和流寇武裝紛紛改換門庭,搖身一變成了清朝麾下的綠營軍。這些人為帝國的擴張和穩定立下汗馬功勞。
作為僅次于八旗的武裝力量,清代綠營軍具有三大顯著特征:規模大、工作累、薪水低。
既然工資低,那么綠營的工作也很復雜。地方治安成了綠營軍的工作重心。
流氓小偷,盜賊罪犯,都是綠營軍的抓捕對象。到村里向老百姓催繳錢糧,征派徭役、守陵屬于綠營軍的特殊任務。

除了日常任務,還有一些像河兵這類的特殊兵種。他們需要在碼頭上,給漕運船只裝卸貨物,還要修補河堤。
甚至是,如果某個地方有野獸禍害百姓,綠營軍也得去平息。
參加戰爭的時候,綠營軍也需要沖在最前面。畢竟他們的人數更多。
而且后來八旗軍戰斗力不斷下降,綠營軍的戰場主力身份愈加牢固。

到了清代中后期,綠營成為了清朝的戰場主要戰斗力。綠營有一個很有趣的制度,那就是世兵制。
一家人中不僅老爹當兵,兒子也當兵,這樣一來如果不打仗,一家人就能令兩份工資,簡直爽的飛起。
由于綠營的勢力很大,八旗士兵負責監視他們,一旦造反就會被傾巢而出的八旗兵剿滅。
所以綠營百十年來也跟清政府相安無事。
到了帝國末期,不僅八旗士兵腐化了,就連綠營也難逃腐化的命運。

他們的戰斗力不斷下降,最后居然連一些流寇土匪都打不過。
無奈清政府只能征召一些民兵作為雇傭兵,到了清朝的最后幾十年里,各省的鄉勇團練,居然成為了主要戰斗了。
而滿清八旗子弟和綠營,都成了一堆酒囊飯袋,干啥都行就是打不了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