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發明的運糧“木馬流”,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三國時蜀丞相諸葛亮運籌帷幄、妙計橫出,是人們心中智慧的化身。據史書記載,建興九年到建興十二年間(公元231年 - 公元234年),諸葛亮對魏國北伐時,發明了一種交通運輸工具,稱為“木牛流馬”,諸葛亮就是用這種工具,為北伐十萬大軍運送軍糧。

有人說,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純屬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杜撰,歷史上根本就沒有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的記載,甚至還說諸葛亮只是一個文臣,并沒有對魏國進行軍事北伐。此觀點完全是對歷史的一知半解,據陳壽《三國志》記載:亮性長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其意,九年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亮斜谷出流馬;諸葛亮不僅對魏進行過北伐,還奇思妙想了很多器械工具用在北伐的軍事行動中,而“木牛流馬”就是一種運送糧草的交通工具。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木牛流馬”更被形容的活靈活現,為蜀國的軍糧運送減輕了不少負擔,并且它不需資源就能自動行走,既環保又便捷。

神奇的“木牛流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它的外貌是什么樣的呢?
有種說法是“木牛流馬”并未諸葛亮發明,而是中國木工祖先魯班發明的,是魯班為年老的母親制作的代步工具。三國時諸葛亮得到這種工具的圖紙,就制作出來用以運輸糧草,到底什么樣子,用什么材料制作,現在已經無法考究,但總結而言大致有三種觀點。
第一種解釋:普通的木板單輪車
這種說法是明朝藏書家王圻提出的,他認為“木牛流馬”在東漢時叫“鹿車”,經諸葛亮的改進后成為“木牛流馬”。東漢文學家應劭《風俗銅》記載:鹿車窄裁容鹿也;這種“鹿車”的外形,和后世的木板單輪車區別不大。
考古學家們曾在四川渠縣發掘過木板單輪車,經證實為東漢時期文物,而車身上也有?;蝰R的浮雕。三國蜀漢地處西南,這里群山環繞交通不便,少量的馬匹多用于軍事,人們就在木板獨輪車上雕刻出馬的樣子,這種木板制作的單輪車,在東漢時期的川地是十分普遍的,幾乎每戶都有一輛。所以諸葛亮北伐用到的“木牛流馬”,是在川地被廣泛運用的木板單輪車上改進的,并不是什么神奇的發明。
第二種解釋:神奇的自動化機械
此解釋源于南北朝時梁蕭子編寫的《南齊書》:諸葛木牛流馬造器,不風水施自運,不勞力;這說的是當時著名數學家祖沖之所造的自動化機械,祖沖之依據了三國時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原理,可是遺憾的是,祖沖之沒有記載這個機械,史書上也沒有留下只言片語。南北朝離東漢三國時候年代不算久遠,梁蕭子和祖沖之都生活于南北朝時期,這樣的記載還算是靠譜的。

據史料記載,諸葛亮制作“木牛流馬”的地方,在現在的陜西省黃沙鎮,諸葛亮對魏北伐八年中,“木牛流馬”被使用過三次,都是從陜西省黃沙鎮出發的,到達戰事前線祁山五丈原,全程二百六十公里。據當地老者描述,傳說的“木牛流馬”確實是自動化機械,馬身是由很多小塊木板制作的,后有握把方便操作,馬肚中安裝有十分精細的齒輪裝置,壓一下握把就能使車子自動行走。這位老者的說法不是天方夜譚,東漢時已經有用齒輪原理制作機械工具的記載了。
第三種解釋:“木?!彼妮嗆?“流馬”單輪車
此解釋源于宋代高承編寫的著名典籍《事物紀元》中:木牛,小車前轅者,流馬,獨推者,民間江州車;這本書是記載事物原始之屬的,作者高承多年輾轉各處搜集資料著書,所以此書是很有權威性的。
而近代史學家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解釋:“流馬”是改良的“木?!保昂蠊灿兴膫€腳,是簡單的人力四輪車;而“木?!币彩侨肆?,有一腳四足;各種車雖尺寸不一樣,但工作原理都是一樣的,“木牛”適合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駛,“流馬”則適合在崎嶇的山路上運行。范文瀾上述文字中的“足”是木柱,而“腳”是車輪,這樣解釋起來就非常的形象了。
以上就是諸葛亮“木牛流馬”的三種解釋,具體“木牛流馬”到底是什么,或只有出土蜀漢時真正的“木牛流馬”才能揭開謎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