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對豐紳殷德的故事有全面了解呢?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砣碌慕庾x。
說到和珅大家都知道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他貪錢的事情我們不說了,我們今天來說說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的故事吧,那么第一個問題就要問了,這個和珅叫和珅他兒子怎么叫這個名字啊?話說和珅最后被殺了,這個他兒子的結局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吧!

這個問題乍看有點搞笑,我反問一句,和珅的兒子為什么就不能叫豐紳殷德呢?
有人可能要說了,和珅姓“和”,他的兒子應該也姓“和”,怎么復姓“豐紳”呢?
其實和珅不姓和,而是姓“鈕鈷祿氏”,原名善保。
和珅是滿族旗人,滿族人的姓和漢族姓不一樣,比如慈禧也是滿族人,她姓“葉赫那拉”。
和珅這個名字是他的兩位恩師吳省欽、吳省蘭為他起的,“珅”是一種玉,“和珅”就是和田玉的意思,代表稀少、珍貴、罕有。
和珅以后的行為確實世間罕有。他倚仗乾隆皇帝的寵愛,貪污清政府白銀8億~11億兩,相當于大清15年的財政收入總和。
乾隆死后僅半月,被其子嘉慶抄家賜死。這才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一說。

和珅原本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就是豐紳殷德,二兒子很小就夭折了。如此看來豐紳殷德是千頃地里一棵苗。
和珅把唯一的兒子當成寶貝,除了稀缺性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豐紳殷德長得與和珅一樣帥氣和瀟灑。
親們不要被電視劇誤導,和珅年輕時長得一表人才,根本不像王剛扮演的那樣老丑。否則和珅也做不了乾隆的貼身侍衛(wèi)。
兒子繼承了他的基因——帥的掉渣。
在豐紳殷德5歲的時候,有一次和珅帶他進宮,乾隆看到和珅的兒子長得挺秀氣,和小孩一拉話,乾隆大吃一驚,和珅的兒子真是一個小大人,說出的話頭頭是道。
乾隆感嘆道:“有其父必有其子也”。
乾隆喜出望外,想了想,對和珅說:“這孩子前途無量,我賜他一個名字,就叫豐紳殷德吧。”
和珅和兒子急忙跪倒磕頭道:“謝主隆恩”。
乾隆高興的解釋道:“豐紳在滿語中是福裕的意思,連起來就是多福多德的意思。”
乾隆為何對和珅的兒子如此上心呢?原來乾隆有了私心,想把自己小女兒十公主嫁給和珅的兒子,十公主比豐紳殷德大半個月,年齡很般配。
十公主就是歷史上的固倫和孝公主,是乾隆60歲時和惇妃汪氏所生。
乾隆老來得女,視如掌上明珠。他曾對女兒說:“如果你是一個兒子,將來你就是皇太子”。
假如十公主是男孩,以后就沒嘉慶皇帝什么事了。
和珅巴不得攀龍附鳳,從這后經(jīng)常帶兒子去乾隆家中串門,乾隆把豐紳殷德當成了準駙馬看待。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為女兒和豐紳殷德舉辦了豪華婚禮,場面之隆重,嫁妝之豐厚前所未有,規(guī)模超過了任何一個公主出嫁時。
乾隆可比和珅有錢,和珅拿的彩禮比不上乾隆花費的十分之一,這就是典型的公主下嫁和倒陪送。
這一年公主和駙馬都是15歲,可謂一對金童玉女,誰看到都喜歡的不得了。

結婚后,固倫公主就發(fā)現(xiàn)公爹有貪贓枉法的現(xiàn)象,她認為這會給家庭帶來不幸,曾勸過公爹應該及時收手,不要肆無忌憚,但和珅聽不進去。
據(jù)《嘯亭續(xù)錄》記載:"公主嘗對豐紳殷德言:"汝翁愛皇父厚德,毫無報稱,惟有見有日彰,吾代為汝憂。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
從后面和珅被殺來看,不得不佩服公主的高瞻遠矚和洞察一切的眼光。
二人結婚后生了一個兒子,夫妻很高興,十公主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兒子的身上,豐紳殷德常常去外地視察民情,此時豐紳殷德的官職是正黃旗護軍統(tǒng)領。
然而天不作美,不知什么原因,幼子不幸夭折,豐紳殷德聽到噩耗后悲痛欲絕。
夫妻二人始終不能走出陰霾,更為不幸的是,公主從此后再沒有懷上孩子,這對于如此年輕的二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依我看來這是老天爺報應和珅,誰叫他不積陰德禍害百姓,禍害國家呢!
公主對自己不能生育很內(nèi)疚,畢竟古代看重傳宗接代這件事——“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公主是一個善解人意,寬宏大量之人,她勸丈夫納妾,經(jīng)過三番五次的規(guī)勸,豐紳殷德這才納了一個小妾。然后為他生個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轉眼十年過去了,嘉慶四年(1799年),公主擔心的事終于發(fā)生了。
在乾隆死后半個月,公爹被哥哥嘉慶關押起來,罪名是貪污腐敗,聚斂不法財富,明顯和收入不符。
公主苦苦哀求哥哥放過駙馬和公爹,講真嘉慶很喜歡這個妹妹,當初老爸把妹妹嫁給和珅兒子時,哥哥極力反對,但最終無效,嘉慶為此三天沒吃東西,以示抗議。
嘉慶早就看和珅不順眼。

嘉慶看在妹妹面子上,改斬立決為賜死和珅,不追究其他人的責任。
本來和珅犯的是滅門之罪,由于公主的求情,只處罰了和珅一人。
和珅臨死前在兒媳婦面前長跪不起,哭著說“鈕祜祿氏能保住一脈相承,實公主之力也”。
嘉慶看在妹妹的面子上,不但赦免了豐紳殷德,還讓他仍舊享受伯爵的封號待遇。之后又把和珅用不義之財蓋的富麗堂皇的“和府”分成兩半,一半歸還十公主和豐紳殷德,另一半兒賞給了同母的弟弟慶郡王永璘。
嘉慶十五年(1810年)五月,豐紳殷德不幸去世,年僅36歲。
道光三年(1823年),固倫公主去世,終年4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