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于趙云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趙云在三國里幾乎被認為是最完美的人物,首先趙云有勇有謀,而且為人正直還很忠誠,基本上是大家都想要的人才。但是趙云在蜀國的話語權并不高,可能這也和他資歷太淺有關,原本趙云是公孫瓚的手下,后來隱退后碰到劉備就跟著劉備一起了。所以自然沒有從初期就加入劉備團隊的人資歷高,如果趙云狠心一點,覺得既然得不到重視那還不如去吳魏試一試。
趙云字子龍,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將領。漢末軍閥混戰之時,趙云投奔公孫瓚的旗下,劉備間趙云才能出眾,向公孫瓚討要趙云。而此時的趙云覺得劉備并非明主,所以留在了公孫瓚的旗下。但不久之后,趙云因為兄長去世離開。趙云離開公孫瓚七年后,在鄴城再次與劉備相見,而后自此追隨劉備。

趙云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的時間里,先后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可謂是功勛卓著,戰功累累。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作為五虎之三的趙云,是三國中少有的幾位文武雙全的武將之一,是自呂布之后的三國第一猛將。從七進七出曹營只身救出劉禪就可以看出趙云的能力并且趙云的謀略也是相當厲害的了,是劉備最為器重的大將之一。
趙云一生中最為輝煌的就是長坂坡之戰,但除了長坂坡之戰,還有漢水之戰,趙云的才能得以展現。建安二十三年七月,曹操開始練兵,準備進攻漢中,想要攻打劉備。九月,曹操率領大軍行至長安。到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的大軍才到漢中,劉備據守險要,按兵不動,派劉封前來出戰。黃忠得知曹操要運送軍糧后與趙云商議偷襲北山,趙云覺得可行后,派兵讓黃忠前去劫取糧草,但為了謹慎起見,趙云與黃忠約定好時間后讓黃忠出征。
黃忠領兵去劫糧,到了約定的時間而后許久,黃忠還沒有回營,趙云擔心黃忠出了什么意外。但自己的營地又要留兵駐守,于是趙云留下張翼后率領部分士兵在營地留守后,自己僅率幾十個騎兵出去尋找黃忠。不巧正好碰上曹操派來的大軍,趙云與幾十個騎兵遭到了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剛與敵人交手不久,曹操的大軍便已趕到,聲勢浩蕩,氣勢逼人。趙云便不斷突擊曹軍陣列,且戰且退,憑著幾十個騎兵將曹操軍的大軍打散,突出重圍。但是曹軍被打散的部隊迅速整合,不斷地追擊趙云。得知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原本已經已經突出重圍的趙云再次馳馬突擊曹軍,沖進曹軍的包圍圈獨自一人救出張著,而后再次突圍而出,將他帶回營地。曹軍緊追不放,直至趙云的營寨前。

正在防守營寨的張翼,見曹操大軍追到營地,便要閉門拒守。因營地中兵力較少,趙云認為死守不是最好的辦法,于是進入大營之后,下令大開營門,然后令自己的軍隊偃旗息鼓。曹操軍見狀,懷疑趙云設有伏兵,怕中埋伏,不敢再前進向趙云進攻,于是撤兵離去。此時趙云下令鳴擊戰鼓,鼓聲震天,又令軍士以勁弩射曹操后軍,曹軍驚慌不已,自相踩踏,墜入漢水中淹死者不計其數。經此一戰足以見得,趙云不僅是能征善戰的武將,更是擁有聰明才智的能臣。在漢水河畔趙云勇救老黃忠時,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嚇得徐晃、張郃不敢抵擋,任其在萬軍之中來去自如,如入無人之境。
除了四處征戰,趙云還先后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云于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于關羽張飛被害之后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后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趙云去世后被劉禪追謚為“順平候”。趙云是三國時期蜀漢僅有的十二位被賜予謚號的大臣之一,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為“一身都是膽”。

在小編看來,趙云是個自謙,穩重,處事謹慎,有遠見,考慮問題周全的人;他文武雙全,足智多謀,不貪功,不圖利,不近財色酒樂,清正廉潔。一方面堅定自身的信念,不貪虛名,任勞任怨,盡人臣之職;另一方面保持著高度的清醒,謙虛謹慎,深諳明哲保身之道。實在是亂世三國中難得的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