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控制欲極強,希望為子孫萬代規劃一切。為了確保他的孫子能夠穩坐江山,他迫使自己的兄弟們受盡苦難。此外,他還創建了九大塞王以保衛大明的邊境,以確保江山永固。
可是老朱有沒有想到,隨著自己的長子太子朱標去世,朱標的那些兄弟們會對自己那個大侄子心悅誠服嗎?知子莫若父,朱元璋對于自己幾個兒子的心性性格,非常的了解。

我想以他的聰明睿智,他肯定能夠猜到自己身后,那些手握重兵的兒子們,肯定會有人對皇太孫的皇位發起挑戰,而且那個人很有可能就是自己那個四小子燕王朱棣。
既然知道有可能出現叔侄鬩墻的情況,那么朱元璋有沒有采取措施呢?
其實朱元璋在制度上對于這些兒子們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根據朱元璋的規定,他的那些好兒子們必須離開京師,來到自己的封地,想要離開自己的封地,得有皇帝的最高指示。各位親王不得隨便串親戚,哥哥想到弟弟那里去吃年夜飯,打個麻將,也必須經過皇帝侄子的同意。
在這種規定之下,哪怕就是朱元璋死翹翹了,各位王爺,沒有這位新皇帝侄子的允許,是不能夠跑到京城來奔喪的。應該說朱元璋的這些政策對于那些心懷叵測的藩王們來說,是有一定限制作用的。
以朱元璋這么強勢的性格,這些藩王們自然不敢越雷池一步。只可惜朱元璋沒有想到自己的接班人,也就是他的好孫子在個性上完全和他不是一路人,爺爺的兇狠老辣一點沒有學會,圖樣圖森破。我甚至懷疑這個孫子是不是基因突變了,怎么一點沒有繼承爺爺的狼性,或者說狼王隔代遺傳變成了灰太狼?
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孫子,能夠順利接班,能夠江山永固,他將一些不聽話的對皇權可能造成影響的文臣武將通通進行了人道毀滅。什么李善長,藍玉,胡惟庸,但凡朱元璋先生覺得可能對自己的好孫子的皇權造成威脅的人,無論功勞再大,通通送一張地獄游覽單程票。
什么丹書鐵券都沒有用,畢竟這玩意兒的最終解釋權操在老朱家自己手中,這條霸王條款人家使用了200多年。把那些不聽話的都鏟除了,朝堂還得繼續運轉下去,自己的孫子將來還要做堯舜。
朱元璋給他留下了一套堪稱豪華的班底,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個個都是大儒,那學問都是一等一的好,那人品比學問更好。當然,在軍事上,他也留下了耿炳文這位防守型選手。雖然是一把鈍刀,雖然沒有什么攻擊力,但是防守卻綽綽有余,只要他施展自己的鐵壁技能,相信沒有人能夠威脅到朱允炆的皇位。

但是朱元璋還是失誤了,他沒有想到自己留給孫子的那三位道德模范,真的只是道德模范而已,是三個書呆子,對于爾虞我詐的治國之道,完全就不會,什么權謀什么算計統統不會。朱元璋自己的孫子整天和那幫文人之乎者也,腦子也變得迂腐,手里明明捏了王炸四個二,竟然被朱棣四個三的小炸彈,偷跑成功。
以當時明朝中央政府的實力,朱棣以一個藩王的身份,以一郡之力,對抗全國,力量太過懸殊,只要建文帝不腦抽,拖都能把朱棣給拖死。
可是偏偏這位建文帝讀書把腦子都讀壞了,重用李景隆,喪師辱國。好不容易找到了優秀的將領,能夠對抗自己那位四叔,他卻說出了不要讓我背上殺害自己叔叔惡名的至理名言,使得朱棣在戰場上猶如天神附體,穿上了一件建文牌防彈背心。
前線士卒們畏手畏腳,使得朱棣能夠屢屢扭轉危局,最終朱棣鉆了空子,揮師疾進,直搗京師,成就了再大一統王朝中唯一一次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
我想面對此情此景,朱元璋他老人家的棺材板都要蓋不住了,可是這個孫子是你自己選的,怨不得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