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權(quán)力,這是一個令無數(shù)人都為之著迷的詞語,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權(quán)力的誘惑往往會讓人做出一些無法想象甚至極為荒誕的事情。一個人不論是何出身,但凡有了權(quán)力,就能一步登天,所以有的時候人們?yōu)榱双@得權(quán)力,往往不擇手段。而說起權(quán)力的爭奪,我想人們最熟悉的就是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帝位的爭奪了吧?
人們常說“最是帝王無情家”。這句話實在是讓人無從反駁,倘若你生長在皇室,那么當(dāng)你面對著皇帝的寶座,什么親情友情將不復(fù)存在,無論是在電視劇中,還是真實的歷史記載中,人們?yōu)榱藸帄Z權(quán)力,哪怕使用一些陰謀詭計也是十分正常的。而曾經(jīng)有一個人就離權(quán)力的寶座非常近,如果他能夠再狠心一點,我想他也是能夠成就一番霸業(yè)的,那個人便是項羽。
我們之所以說項羽離權(quán)力的寶座差了一步,我想就要說到鴻門宴了吧?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狠心一點,成功殺掉劉邦,那么之后又怎會有楚漢爭雄呢?
完全就是項羽的天下了,但是也有人說項羽的亞父范增不是一個謀士嗎?為什么他不在鴻門宴上埋伏一些刀斧手殺掉劉邦呢?這樣不就能幫助項羽完成大業(yè)了嗎?其實在這里面也是有著深刻的原因的。

之所以會有鴻門宴還是源自于當(dāng)初的一個約定,當(dāng)時的各路諸侯已經(jīng)約定好了,如果誰先能夠攻進漢中,那么誰就能夠稱王有了這個約定,各路諸侯也是有了動力,畢竟能夠稱王,這下子也是讓人都打了雞血。
表面上來看是一個好事情,但是這也是楚懷王耍的一個手段,因為一旦有了這個約定,那么劉邦和項羽必然要有一番爭斗,而楚懷王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不過此時的項羽卻遇到了麻煩,雖然項羽成功統(tǒng)領(lǐng)了楚軍,但是在他的面前,還有秦朝的一個40萬軍團,經(jīng)此一戰(zhàn),雖然項羽獲得了勝利,且在歷史上留下背水一戰(zhàn)的典故,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項羽錯過了先機。
就在項羽朝著咸陽進發(fā)的時候,劉邦已經(jīng)攻入了咸陽,而那時的秦王子嬰已經(jīng)投降了,那么事實就很明顯了,劉邦先攻入了咸陽,劉邦稱王按理說是名正言順的。
此事之后,項羽生氣異常。在項羽看來,咸陽城是唾手可得的,本應(yīng)該是他首先攻入咸陽,沒曾想?yún)s被劉邦給撿了便宜;而劉邦也覺得項羽對待此事一定不會善罷甘休,自己又打不過項羽,索性帶著自己的部下親自來找項羽賠罪。
此時項羽身邊的人項伯也投靠了劉邦,又有了項伯對項羽的耐心勸導(dǎo),此時的項羽也是心情大好,決定在鴻門宴請劉邦。
在這次宴會之前,亞父范增也是建議項羽趁著宴會的機會,一舉將劉邦等人殺掉,那樣的話,項羽也就沒有什么威脅了。而項羽表面上也是聽從了范增的建議,但實際上他的內(nèi)心卻不這樣想,因為項羽是一個非常高傲的人,他認為劉邦在各個方面都是比不上自己的,就算不殺掉他,他也對自己構(gòu)不成什么威脅。

劉邦到來后,宴會如常進行,但是在宴會中,項羽與劉邦有說有笑,絲毫沒有想要殺掉劉邦的意思。范增坐在那里也是十分著急,期間他也是三次舉出玉牌,讓項羽動手,可項羽卻始終沒有理睬他。
萬般無奈的范增,只好讓項莊進行舞劍稱這個時候殺掉劉邦。而劉邦也是察覺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于是眼看形勢不對,他也是趁機逃跑了。可以說項羽錯失了一個殺掉劉邦的大好機會,也是因為他的自負才導(dǎo)致后邊他的失敗。
那么為什么范增不強行派人殺死劉邦了?
其實在這里面也是有著很復(fù)雜的關(guān)系的。其實在當(dāng)時項羽起兵之后,他的實力也是不斷增長的。在這個時候,因為有著范增的幫助,所以項羽在戰(zhàn)爭中往往也是取得勝利。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提個關(guān)鍵人物,那就是楚懷王熊心了,楚懷王十分眼紅,項羽的快速發(fā)展,他也是想要奪回自己的軍權(quán)。
在這項羽勢力的不斷做大楚懷王與項羽之間的分歧,也是越來越大了。而楚懷王畢竟是一個封王,所以在很多地方他都是能夠限制項羽的。但是楚懷王恰恰卻是范增扶植起來的,而且項羽在做事情的時候也往往都是打著楚懷王的名號,時間一長,又受到楚懷王的限制,這就是項羽對亞父范增產(chǎn)生了猜忌。

雖然表面上項羽尊范增為亞父,在外人看來,項羽和范增之間就是父子之間的感情,但其實并不是這樣,畢竟項羽的心中對范增已經(jīng)有一些猜忌了,雖然沒有在明面上表現(xiàn)出來,但是兩人其實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隔閡。事情的發(fā)展還遠沒有這么簡單,當(dāng)時項羽自封西楚霸王,他也是開始分封各路諸侯王。
此時的劉邦也開始了與項羽的爭霸,雙方在滎陽進行了戰(zhàn)斗,是因為兩方實力差距過大,劉邦在無可奈何之下選擇向項羽進行求和。而項羽高傲自大的毛病又犯了,他選擇放過劉邦,這無異于等于放虎歸山。雖然有著范增的勸諫,但是項羽卻并沒有認可他的建議,還是放走劉邦,這讓范增對待項羽也是徹底的心灰意冷了。
然而有一件事情的發(fā)生,也是徹底讓范增和項羽分道揚鑣了。從我們提到了劉邦請求與項羽求和,那么楚君也是派了使者來到了漢軍的大營。這個時候漢軍就使用了一招離間計,在招待楚君的使者時,先是給他上了精美的酒菜。在一番詢問之下得知他不是范增的使者,就又把這些精美的酒菜給撤了下去。
而使者在回到楚郡之后,立即將此事告訴了項羽,本身項羽就對范增有著猜忌,而又有著這樣一個事件的發(fā)生,更是讓項羽積壓在心里的情緒爆發(fā)了。項羽此時此刻對待范增已經(jīng)徹底沒有了好感,范增意識到后便辭官回家。在沒有了范增的幫助之后,項羽更是無法斗過劉邦,最后落了得了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結(jié)語:
其實對于項羽來說,失去范增這一大助力是非常可惜的,因為項羽本來就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如果他能夠留住范增,并且聽取范增的建議,那么我想在楚漢爭雄的時候就沒有劉邦的事情了,而項羽也是能夠成就一番霸業(yè)的。但面對權(quán)力的時候,人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也正是因為如此,范增與項羽之間才有了隔閡,對于項羽的失敗,我們也只能說是自取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