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生中的巔峰無疑是漢中之戰。這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之間為爭奪漢中展開的戰爭。劉備于建安二十二年開始發起,戰事持續近兩年,直至建安二十四年五月結束。最終,劉備擊敗曹操,成功奪取了漢中王之位。此役出現了趙云、黃忠、馬超、張飛等許多名將,而謀士法正更是功不可沒。對于歷史的探索,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因此,等到公元219年時,劉備在進位漢中王后,自然需要對法正等人論功行賞,以此肯定他們的貢獻。彼時,劉備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所以,尚書令可以說是法正在蜀漢的最高官職了。那么,問題來了,法正的“尚書令”,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一
首先,尚書令這一官職,始于秦朝,本為少府的屬官,負責管理少府文書和傳達命令。一開始的時候,尚書令不僅官職較低,還沒有什么實際權力,甚至可以稱之為跑腿的官職。但是,漢武帝劉徹這位皇帝在位時,為了削弱丞相的權力,開始重用尚書令,也即任用少府尚書處理天下奏章,這等于是在分走丞相的部分權力了。
到了東漢時期,尚書令的權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乃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丞相。比如一些大臣,往往會“領尚書事”(即錄尚書事)。當然,在東漢末年,如果大將軍、三公錄尚書事,這樣尚書令就不得不受其制約。但是,即便如此,尚書令在漢末三國時期,依然可以稱之為朝廷大臣了。就法正來說,于公元219年被封為上述兩。彼時,劉備只是稱漢中王,還沒有登基稱帝,因此無法冊封丞相。
二
所以,在法正擔任尚書令的時候,諸葛亮還是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在此基礎上,僅僅從官職地位上來看,法正無疑在諸葛亮之上,也即后者當時還沒有成為丞相,而法正的尚書令,已經相當于丞相,或者說是副丞相了。當然,劉備對法正和諸葛亮,實際上是有分工的,比如在漢中之戰時,諸葛亮留守成都,負責處理后方的事務,既要運送糧草,也要處置地方的奏章。而就法正來說,雖然名義上擁有處理朝政的權力,實際還是以出謀劃策,輔佐劉備作戰為主。

進一步來說,如果法正沒有在公元220年就英年早逝的話,那么,在夷陵之戰爆發時,顯然還是諸葛亮留守成都,而法正繼續跟隨在劉備身邊出謀劃策。當然,不管怎樣,尚書令這一官職的冊封,都奠定了法正在蜀漢文臣中的超然地位。特別是在諸葛亮受封丞相之前,法正堪稱劉備手下的第一文臣。
三
在法正去世后,劉備正式建立蜀漢,諸葛亮于公元221年受封丞相。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他的繼承人蔣琬,一開始就被后主劉禪拜為尚書令。至于蔣琬之后的費祎,同樣擔任了尚書令這一官職,這更加體現出尚書令在蜀漢百官中的地位了,也即在沒有丞相、大將軍的時候,尚書令的地位可謂無人能相提并論。
與此相對應的是,在曹魏,曹丕四位托孤大臣之一的陳群,也曾擔任尚書令一職。而在陳群之前,曹操的首席謀臣荀彧,也曾擔任尚書令一職,以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被人敬稱為“荀令君”。所以,在漢末三國時期,尚書令都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地位接近丞相的官職。值得注意的是,就法正來說,除了尚書令,還被劉備冊封為“護軍將軍”,這又是一個什么官職呢、
四
最后,護軍將軍雖然是雜號將軍之一,但是,在歷史上,護軍將軍卻掌握了中級以上將領的考察選拔大權。早在西漢時期,陳平曾任此職,盡護諸將,也即可以監督考察各個武將。由此,對于法正來說,擔任護軍將軍一職,意味著其可以監督蜀漢的眾多武將,這無疑是一個讓人忌憚的官職。而這,自然體現出劉備對于法正的信用。雖然法正曾經是益州牧劉璋的手下,不過,自從跟隨自己后,劉備對于他可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尤其是對法正提出的計策,更是深信不疑。
對此,在筆者看來,也難怪夷陵之戰后,諸葛亮都不禁感嘆:如果法正在的話,一定可以勸阻劉備不要發動夷陵之戰。從諸葛亮的感嘆,也直接體現出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所以,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更為關鍵的是,法正被追謚為翼侯,是劉備生前唯一一位有謚號的大臣,也即連關羽、張飛、黃忠、龐統、馬超等大臣去世的時候,劉備都沒有在生前為他們追封謚號。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