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古代城門有濃厚的興趣,那么小編為你帶來了一篇詳細的文章供參考。快來閱讀吧!
喜歡看古裝劇的人應該都曾在劇中見過攻打城池的情景,尤其是那些以戰爭為主題的影視劇,出現這一場景的頻率無疑就更多了。既如此,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古代人使用的城門往往都是由木頭制作而成的,而木頭這種東西不是最怕火燒嗎?那攻城的一方若想盡快將對方的城池給攻陷,那豈不是很該對城門使用火攻之法嗎?然而實際上,情況卻并非如此。攻城的一方寧肯用暴力攻城,也不肯用火攻這一巧法。那么問題來了,古代人在攻打城池時,明知城門是用木頭做的,為何卻不用火攻呢?

一、古代城門對一個城池而言的重要性
在很多現代人看來,古代的城門不過是方便城內和城外的人進出的一個設計罷了,就如現在我們在各種建筑上都能看到的門一樣。然而實際上,情況卻并非如此。要知道,古代的城門之所以很具重要性,并非單純是因為它們具有可供人們進出的作用,還因為它們具有守護一城安全的作用。要知道,古代時常會有戰事發生。而一旦有戰事發生,那一方就很有可能會去攻打另一方的城池。在這種情況下,城門作為具有方便和靈活特點的城池的一部分,無疑就能起到很好的防御的作用。

二、古代人攻城門時不用火攻之法的原因
了解了古代城門的重要性后,我們再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古代城門的特點。可能很多人都曾在影視劇中見到過被仿制的古代城門,也能發現這些城門基本上都是由木材制作而成。其實,古代現實中的城門使用的主材確實是木頭。但它們可并非是由薄薄的那么一層木頭經過極為簡單的工序后才被加工而成的,而是由質地既厚實又很不錯的木材經過極復雜的工序后才被加工而成的??赡苓@個時候,有人就要說了,不管它的取材和加工過程如何,它歸根到底都是用木材制成的。而既然是由木材制成的,那它就定然很怕被火燒。如此一來,在攻城的時候直接用火攻的方式不是會更好嗎?然而實際上,古人卻并不會用這種方法去攻城。

首先,城門的制作工藝復雜,使得城門具有很強的耐火性。前面我們給大家提及過,說古代的城門都是經過極復雜的工序后才得以被制造而成的。而之所以說它的制作工序復雜,則是因為在制造它們的過程中,往往需要用到很復雜的制作工藝。比如說,選材的時候就一定會選擇耐火性較好的木材,然后再加工成城門的樣子。之后還需要對城門表面做涂漆等工藝的處理,這才能讓它們有機會去成為一個合格的城門。如此一來,即便敵人用火攻之法,那起碼在一時半會之內,是沒有可能將城門給弄開的。

其次,城門后的防御力量最強,即便能攻下也未必能取勝。在很多人看來,一個城池的防御力量會被重點放在城墻之上。既如此,那敵人在進攻城門的時候,無疑就更有機會破城而入了。然而實際上,情況卻并非如此。要知道,很多時候古代的城門都會給敵人一種諸如此類的假象。但若敵人真的選擇將優勢兵力都投放到攻打城門時,那等待他們的很可能會是絕望。因為要知道,即便城門很好被攻陷,那等在城門之后的最強防御力量也會將破城而入的敵人給殺得片甲不留。到了那個時候,別說攻陷城池了,能不被人家如甕中捉鱉一般給全俘虜了就算不錯的了。

再次,城門外就是護城河,火攻之法很難取得實際效用。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古代人不用火攻之法攻打城門的原因,還跟護城河有很大的關系。眾所周知,古代的城池都有護城河包圍著。平時的時候,護城河對于城內外的人而言,可能更多的就只是道風景。但是一旦有外敵入侵,那護城河能發揮的作用就不同了。尤其是在敵人用火攻之法來攻打城門時,即便城門真的被敵人給燒著了,那負責防守的一方也能及時用護城河中的水來滅火。

結語:
由此可見,古代人不做某件事往往自有他們不做這件事的原因存在。我們在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感到好奇的時候,不能理所當然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對他們的做法提出質疑,而是應該先多了解下他們會做或者不會做某件事時,真正考慮的是什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古人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