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古代中國的皇帝和太監(jiān)有所興趣,那么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篇詳細的文章供參考。你是否曾經好奇為什么皇帝要用太監(jiān)伺候自己?為何不用年輕貌美的宮女呢?
以楊金英為首的十六明宮女合力都沒有把嘉靖皇帝勒死,最后這十六個人還被活活處死,這說起來太夸張,不過這確實是歷史上真實發(fā)生的事情,這件事情叫“壬寅宮變”。嘉靖皇帝用少女的經血經過提煉再煉制仙丹,這樣那些生活在封建時期的女孩子感到十分地羞愧難當。

再加上嘉靖皇帝后期的殘暴,讓宮女們對她積怨已深,因此,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里,她們對熟睡中的嘉靖皇帝動手了。
為什么沒有勒死,因為,這些都是十五六歲的女孩子,做這件事情,她們本身就膽戰(zhàn)心驚,顫顫巍巍,嘉靖皇帝但凡有一點風吹草動,她們就會嚇的手腳都發(fā)抖,因此行刺失敗。
這就能解釋為什么不用貌美如花的孤女,而是用一刀切的太監(jiān)。因為女孩子在某些事情上還會顯示出柔弱而又優(yōu)柔寡斷的一面。這些女孩子的年齡都很小,大部分十三四歲就進宮,在體力上還是差了一些。
一:陪養(yǎng)親信
有一些太監(jiān)其實是皇帝的親信,皇帝畢竟是一個人,有些事情也不能顧及的那么全面,他們就會培養(yǎng)一個信的過的人,充當自己的腿和眼,看看下面的人誰不聽話。

而貼身太監(jiān)恨不得一天24小時照顧皇帝的飲食起居,就像皇帝的內衣褲一樣,這個親信之人一般都是貼身太監(jiān)來擔當,替皇帝跑跑腿,辦完事充當“攝像頭”
但是這些事如果需要一個女孩子來做是很不方便的,也容易引起下面人的懷疑,但是太監(jiān)相對來說就沒有那么些麻煩,都了解他是皇帝身邊的人,誰也不敢得罪他,因此辦起事情來就順風順水。
明代后期,由于皇帝過度培養(yǎng)親信,致使宦官當政,比如:朱祁鎮(zhèn)身邊的王振,被凌遲處死的劉瑾,朱由校身邊的大太監(jiān)魏忠賢,魏忠賢就比較過分,讓人直呼“九千歲”。
二:做體力活。
在皇帝身邊除了貼身的大太監(jiān)之外,還有一些普通的雜役太監(jiān),這些太監(jiān)平時要干體力活,比如皇宮內巡邏,搬運重物,這些事情都由總管大太監(jiān)傳達下去,下面的小太監(jiān)直行。
這些事情如果讓一些女孩子來做的話,恐怕有些難,因為她們年紀尚小,一些體力活是做不了的,再加上清代以前,女孩子是要裹腳的一雙小腳,這雙小腳,走路有時候都顫顫巍巍,能做什么體力活?一個太監(jiān)三天完成的工作,一群小腳女孩子恐怕一周也完成不了,在這點上是很不劃算的。

三:傳達圣旨
皇帝傳達旨意,那得要求太監(jiān)騎著快馬帶著圣旨。到被執(zhí)行家里宣讀圣旨,在古代,可是沒有手機電腦這樣高科技的武器,一切全靠人力,甚至有些大臣都不在本地。
皇帝的圣旨也很多,因此傳達圣旨的小太監(jiān)工作也很繁重,今天去這里,明天去那里,如果要一個女孩子來完成的話,除了在路上的安全問題外,她們每個月還有那煩惱的幾天是很耽誤事情的。
宮女嫁人的問題
并不是每一個宮女都會被皇帝寵幸成為妃子的,那只是偶然的巧合罷了,沒有被皇帝垂涎的宮女,到了一定年齡是要出宮嫁人的。
而宮女長到25歲左右一般年齡就挺大了,這就要考慮嫁人的問題了,宮女的工作時間并不長,滿打滿算也就10年左右。
而太監(jiān)就不一樣,沒有什么是的話可以工作到老到死,因此,太監(jiān)和宮女比起來還是比較劃算,這么一來,皇帝會首先選擇太監(jiān),而非宮女。
太監(jiān)是被閹割過的,既沒有后代也不會有后顧之憂,只要是聽話,可以在宮中一直做下去,甚至養(yǎng)老都不成問題。
其實在宮中宮女和太監(jiān)是各司其職的,他們分工明確,一切的出發(fā)點只為皇宮服務,他們都是貧苦人家的孩子,為了能吃上飯,不得已而入宮。
但是選擇宮女的條件還是要嚴格一些,首先要長得漂亮,起碼皇帝看到她不能嘔吐,也不能有任何疾病。

而選擇太監(jiān)的條件,只要是長得還算過得去,不呆不傻就可以了,相比宮女要寬松的多。因此,在某些事情上,皇帝還是傾向于太監(jiān)的,畢竟男人和男人之間還是好說話的,皇帝不是傻子,他們早就權衡利弊過了。就連太平天國天王的洪秀全,都想用太監(jiān)照顧自己,只惋惜他們的技術不成熟,太監(jiān)死了不少,不得已,才啟用的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