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白居易:離愁別緒,湘靈戀情25年全記錄

離愁別緒,湘靈戀情25年全記錄,表達了作者白居易對湘靈情感的深厚之情。湘靈是白居易的摯愛,他對她的眷戀和思念貫穿了整個文集。在這25年的時間里,他記錄下了與湘靈的種種相遇和別離、甜蜜和憂傷,以及對她不離不棄的執(zhí)著之情。這份深情厚誼,成為了白居易詩歌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也讓人們對湘靈的印象深刻而難以忘懷。

古詩詞也可以很有趣

白居易:離愁別緒,湘靈戀情25年全記錄

白居易,大唐最聰明的詩人,沒有之一。

他擁有所有男人夢寐以求的一切,多金、高官,經(jīng)歷過刻骨銘心的愛情,擁有樊素、小蠻這樣的絕世美女,朋友眾多,長壽善終,夫復(fù)何求!

他自己曾說過,寫詩不如元稹、劉禹錫,寫文更不如韓愈、柳宗元,但是他有《長恨歌》《琵琶行》,所以中唐詩壇,以他成就最高。



所以我們說,若能讀懂白居易,那幾乎就讀懂了人的一生。

他的經(jīng)歷,值得每個人好好去揣摩、品味,尤其對于在職場打拼的人而言,更有參考的價值。

后世蘇東坡就視白居易為偶像,杭州為官期間,曾多次效仿白居易,也屢屢在詩詞中提及大唐白樂天。

野史民傳中,有很多關(guān)于白居易的風(fēng)流韻事,講的有鼻子有眼,尤其有了互聯(lián)網(wǎng)之后,更是極盡所地能去描摹。

可以負責(zé)任地講,白居易不但沒有妻妾成群,反而很癡情。

他確有家伎,如樊素、小蠻,但也沒有混亂不堪,唐時對官員供養(yǎng)家伎是有明確規(guī)定的,白居易身為刺史,絕不敢逾越律制,否則他在官場就無法做到風(fēng)生水起。

原本白居易就出生在一個“世敦儒業(yè)”的官僚家庭,喜風(fēng)雅,好風(fēng)流,這也是文人的共性。如元稹、韓愈、杜牧、李商隱等,比起白居易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就連老實巴交的孟浩然,也有過艷遇:畫堂初點燭,金幌半垂羅。



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原為彭城令,就是陶淵明的終官之地,后來藩鎮(zhèn)李正己反,中原戰(zhàn)亂四起,白季庚因立有軍功,升徐州別駕。

不過白居易并沒有借到父親什么光,為了避亂,白季庚就把家眷送到了宿州符離,那一年白居易9歲,他的青春就是在符離度過的。而他父親,在他21歲的時候就過世了。

白居易筆下的鄰家女孩湘靈,就是他的初戀,算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

何處閑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這是白居易早年寫給湘靈的詩,從詩文中可以看出,湘靈貌美,婉約娉婷,這一年她15歲,白居易19歲,兩個人墜入愛河。閑教鸚鵡、碧紗窗下,更能證明他們之間的感情非常好,甚至不避諱女孩子的閨房。

遺憾的是,白居易的母親并不喜歡湘靈,這也成了白居易一生的遺憾。

15歲的時候,白居易投詩顧況,寫下了《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當(dāng)時顧況還跟他開玩笑,說:你叫白居易,但長安米貴,居而不易。等顧況看完白居易的詩后,又改口說,如此才華,當(dāng)然居易。

從那以后,年紀輕輕的白居易就名滿兩京了。



白居易的母親為坊州鄜城縣令陳潤之女,官宦之后,所以他對白居易從小就寄予厚望,希望他將來能步入朝堂,光耀門楣。因此,不希望白居易沉淪于情愛,更不希望他和農(nóng)家女湘靈成婚成配。

后世陸游的母親,和白母如出一轍。

有趣的是,白母不同意白居易娶湘靈,也不不干擾他們談戀愛,畢竟男孩子是要經(jīng)歷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憐天下父母皆私心。

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27歲的白居易離開符離,一是投靠其兄白幼文,二是為了參加科舉考試做準備,于是遷居洛陽。

離開之前,白居易曾和母親商量,想要把湘靈娶過門,但是白母堅決不允,為此白居易在路上連寫了《寄湘靈》、《寒閨夜》和《長相思》等幾首詩: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19歲戀愛,8年相處,兩個人早已視對方為一生的守護,可多情自古傷離別,他們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意難平之處。

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31歲的白居易遇見了元稹,成為了莫逆之交,兩個人一起登書判拔萃科,及第。

白居易授秘書省校書郎,因此回家省親,并再次向母親提及想要迎娶湘靈。高中得官,白母更不可能讓他娶一個窮家女,所以離開的時候,都沒有讓他去見湘靈最后一面。

于是,這段感情又被擱置了整整12年。

有些人的遇見,是前生今世;

有些人的遇見,是在劫難逃。

湘靈之于白居易,就是一輩子都躲不過的宿命。

公元808年,37歲的白居易升左拾遺,前途無量,于是白母以孝道相挾,逼迫白居易娶了同僚楊虞卿的從妹,這在現(xiàn)代都是晚婚,可見白居易對湘靈的感情之深。

然而18年的等待,終究是一場錯付,于是白居易再作《冬至夜懷湘靈》、《感秋寄遠》和《寄遠》: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無由。兩腋不生翅,二毛空滿頭。

坐看新落葉,行上最高樓。暝色無邊際,茫茫盡眼愁。



公元815年,藩鎮(zhèn)吳元濟反,朝廷派兵鎮(zhèn)壓,節(jié)度使李師道怕殃及池魚,于是派刺客暗殺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

武元衡當(dāng)場死亡,裴度受重傷。

白居易和他們倆都是知交,于是越級議事,上書諫言嚴懲兇手。當(dāng)時朝局復(fù)雜,許多大臣認為該平息事端,以安撫藩鎮(zhèn),遂白居易遭“文字獄”,被貶江州司馬。

這一年白居易44歲,早入不惑之年,但內(nèi)心的困惑卻很多,這一事件幾乎影響了他的一生。

赴任江州的路上,白居易偶遇了流落異鄉(xiāng)的湘靈父女,昔日戀人抱頭痛哭,可當(dāng)時白居易急著赴任,謫官是受監(jiān)管的。

為此,白居易作《逢舊二首》贈湘靈:

“久別偶相逢,俱疑是夢中。即今歡樂事,放醆又成空”

“我梳白發(fā)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應(yīng)被傍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

待白居易到任后,再去尋湘靈時,早已經(jīng)沒有了她的蹤跡,這段感情到這里也徹底畫上了句點,前后跨越25年。



在江州任上,白居易寫了《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這其中有沒有他對湘靈的感情,沒有人知道,但白居易確實寫了《夜雨》和《感鏡》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xiāng)。

我有所感事,結(jié)在深深腸。

而最感人的,還是這首《感鏡》,下面我們就一起讀一下。



美人與我別,留鏡在匣中。

自從花顏去,秋水無芙蓉。

經(jīng)年不開匣,紅埃覆青銅。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罷重惆悵,背有雙盤龍。

出自白居易的《感鏡》



白居易在遍尋湘靈無果后,寫了這首詩,從9歲初遇開始,35年的回憶涌上心頭,盡抒人間離愁別緒。

當(dāng)初他們分離時,湘靈曾送給白居易一面銅鏡,白居易視若珍寶,許多年都不曾打開匣子。如今緣分走到了盡頭,白居易取出銅鏡,發(fā)現(xiàn)自己面容憔悴,兩鬢添霜,更是悲從中來。

也許,這一切正如他在《長恨歌》中所寫: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