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河南南陽舉行了“紀念諸葛亮殞身1790周年座談會”,以追思我國古代偉大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先生。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具智慧和才華的人之一,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遠的戰略眼光,為中國歷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座談會以紀念諸葛亮逝世1790周年為契機,旨在向廣大民眾深入解讀和傳承諸葛亮的思想和奉獻精神,激勵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追求更高層次的目標。
龍崗蒼翠,草廬生輝。為進一步學習諸葛亮忠君愛國、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的思想,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5月11日,由南陽市社科聯、南陽文物保護研究院、南陽諸葛亮研究會主辦,南陽臥龍崗文化園協辦的“紀念諸葛亮仙逝1790周年座談會”在南陽舉行,山東臨沂諸葛亮出生地、河南南陽諸葛亮躬耕地、陜西漢中諸葛亮長眠地“三省三地”專家學者代表相約南陽,共同緬懷千古名相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山東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我國三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諸葛亮生長在漢末亂世,懷王佐之才,抱濟世之志,于東漢建安二年(197年),躬耕于南陽,閱讀諸子百家著作,靜觀天下風云變幻,自比管仲、樂毅,有著澄清宇內、興復漢室的遠大志向。東漢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三顧茅廬”,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了著名的《草廬對》,劉備懇切地邀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后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建立蜀漢,奠定三國鼎立之勢。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終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軍中,享年54歲。
座談會由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秘書長、研究館員、南陽諸葛亮研究會會長張曉剛主持。
南陽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武安林在致辭中指出:“三省三地”不僅承載著諸葛亮的足跡印跡,涵蓋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也是諸葛亮思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傳播地。傳承是最好的紀念,擔當是最好的傳承,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同心同德,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共同努力,扎實工作,多推出高質量、有深度的諸葛亮文化研究成果,真正讓諸葛亮文化活起來、強起來、潮起來,為“三省三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充沛的文化滋養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座談會上,山東沂南縣諸葛亮研究會會長徐從山、陜西勉縣三國文化研究院院長郭鵬飛,及陜西勉縣三國文化管委辦、勉縣武侯墓、勉縣武侯祠、南陽文物保護研究院、南陽市博物院、南陽諸葛亮研究會、南陽臥龍崗文化園等機構團體專家學者圍繞座談會主題“諸葛亮文化的內涵底蘊和時代價值”,以及諸葛亮生平事跡、治國理念、勤政思想、后世影響及當代價值,展開深入交流和探討。
河南省三國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南陽文物保護研究院黨委書記董全生在總結講話中強調:“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南陽作為諸葛亮躬耕地、“草廬對策”發生地、三分天下策源地、劉備三顧處、國內三國文化的源頭,有著特殊的責任和使命,下一步要加強對諸葛亮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將他的思想和精神傳承下去。今天相約南陽,共同研討交流諸葛亮文化傳承發展大計,不僅是為了追思諸葛亮先生,更是為了汲取他的智慧和力量,指引我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這也必將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擦亮“南陽,一個值得三顧的地方”城市文化品牌,助力添彩南陽文化強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次座談會共收到學術論文四十余篇,有效地傳承弘揚了諸葛亮文化。當天下午,全體嘉賓對南陽臥龍崗、諸葛草廬、武侯祠等諸葛遺跡進行了實地考察,大家紛紛對諸葛文化的弘揚傳承、文物古跡的保護利用,給與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