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經(jīng)12位皇帝,每位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對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要選擇出其中一位最出色的皇帝并非易事。康熙皇帝無疑是清朝歷史上最具標志性的皇帝之一,他統(tǒng)治下的中國達到了輝煌的巔峰。然而,康熙難以在排名前三的皇帝中占據(jù)一席之地。那么,究竟哪位皇帝能夠脫穎而出,展現(xiàn)出最出色的統(tǒng)治才能呢?本文將從不同角度分析清朝歷史上的皇帝,以期得出一個明確的結(jié)論。

一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到1912年溥儀宣布退位,前前后后一共出了12位皇帝,分別是——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清太祖,1616-1626年在位)
愛新覺羅·皇太極(清太宗,1626-1643年在位)
愛新覺羅·福臨(順治皇帝,1644-1661年在位)
愛新覺羅·玄燁(康熙皇帝,1661-1722年在位)
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1722-1735年在位)
愛新覺羅·弘歷(乾隆皇帝,1736-1796年在位)
愛新覺羅·颙琰(嘉慶皇帝,1796-1820年在位)
愛新覺羅·旻寧(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
愛新覺羅·奕詝(咸豐皇帝,1851-1861年在位)
愛新覺羅·載淳(同治皇帝,1861-1874年在位)
愛新覺羅·載湉(光緒皇帝,1874-1908年在位)
愛新覺羅·溥儀(宣統(tǒng)皇帝,1908-1912年在位,1917復辟)
那么,這12位皇帝中哪1個最有作為呢?
二
所謂有作為,自然是在皇帝的工作崗位上,干的有聲有色,例如開疆拓土,顯著政績,在執(zhí)政時間創(chuàng)造了盛世的皇帝。要說誰是清朝皇帝中最有作為的,小編心中倒有3個人選,下面來排個高低吧。
第3、康熙(1654-1722)
康熙,順治帝第3子,清朝第4位皇帝。擒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平定準格爾,抗擊沙俄……康熙的作為實在是多而且大。不過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這些作為基本都集中在軍事領(lǐng)域,政治經(jīng)濟方面確實沒有多大的建樹。
再有一點就是,康熙雖然對西方科技有著天然的愛好,但他只是自己玩玩,并沒能將這些東西引進來。晚年的他更有不少弊政,導致老百姓“吃糠喝稀”。
第2、雍正(1678-1735)
雍正,康熙第4子,清朝第5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3位皇帝,雍正絕對是一個實干派,很難想象繼位康熙的不是雍正,所謂的康乾盛世會怎樣。
雍正對清王朝的建樹是有目共睹的,從經(jīng)濟上的攤丁入畝到政治上的設(shè)立軍機處、打擊貪污腐敗,再到軍事上的少數(shù)民族改土歸流等,雍正的功績實在是大。不過他為了打擊異己大搞文字獄的行為實在是不敢恭維了。
第1、皇太極(1592-1643)
皇太極,努爾哈赤第8子,清朝的第2位皇帝。皇太極是清朝的創(chuàng)立者,雖然他最終沒能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夙愿,但他對清朝所做的歷史貢獻是任何一個清朝皇帝都無法比肩的。
繼位之初,皇太極將一盤散沙的后金聚沙成塔,逐步建立起國家統(tǒng)治機構(gòu),把權(quán)力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在位17年,清王朝的生產(chǎn)、兵力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為其迅速占領(lǐng)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