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一直以克定中原、復興漢朝為目標,因此軍事行動的主要矛頭是占領關中、中原的魏國。另一方面,蜀漢南中地區經常發生叛亂。因此,自劉備時代以來,蜀漢一直擔任降都督的職務。下面有趣的歷史編輯將為您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我們看看!

北伐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揚聲走斜谷道取福,讓趙云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率軍攻祁山。隴右南安、天水、安定三縣反魏附蜀。魏明帝曹睿派張合到街亭破馬蘇,諸葛亮拔西縣100多家返回漢中。 同年冬天,諸葛亮出散關圍陳倉,不克而歸,魏將王雙來追,被殺。
建興七年(229年)春,諸葛亮派陳式攻克武都,陰平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帶兵救援,被諸葛亮擊退。
建興八年(230年)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張合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于城,赤坂。但由于雨水太猛,被棧道隔離,魏軍不得不撤退。同年,諸葛亮派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將軍費曜、雍州刺史郭淮。諸葛亮在上營割麥。司馬懿追諸葛亮到鹵城,掘營自守,有“怕蜀如畏虎”的嘲諷。五月,司馬懿與諸葛亮交戰,魏延等將獲敵甲第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六月,李燕因運糧不濟召諸葛亮退貨。張合追亮退兵到木門,中箭死亡。
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率軍出斜谷道,根據武功五丈原,在渭濱屯田。司馬懿無法守衛。八月,諸葛亮在五丈原中風。楊毅等人帶領軍隊回歸,包括“死諸葛,走仲達”。
建興十三年(235年),馬岱率眾伐魏,為牛金擊退。延熙元年(238年),姜維和蔣婉率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延熙七年(244年),魏曹爽帶領10萬大軍攻打漢中,漢中都督王平興兵根據勢,姜維和費祎率軍支援,曹爽大敗。雍州、涼州等地區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十年(247年)。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雍州郭淮刺史、蜀護軍夏侯霸作戰。胡族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降蜀,姜維將其遷至蜀境。
延熙十二年(249年),姜維率軍出西平,不克而歸。延熙十三年(250年),姜維以羌胡為輔,與郭淮在桃西作戰,雙方平手。延熙十六年(253年),姜維率領數萬人出石營,圍攻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率軍救援,陳泰行軍到洛門,但姜維因軍糧耗盡退役。
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維率軍出隴西,狄道長李簡舉城降。姜維進圍襄武,殺魏將徐質,斬首,魏軍敗退。姜維追求勝利,先后突破河間、河關、臨濤等地,將縣民拉回蜀中。
延熙十八年(255年),姜維率領騎馬將軍夏侯霸出狄道,于濤西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王經死傷數萬人,保護狄道城。姜維圍著狄道城進攻。魏派西將軍陳泰解圍,姜維退軍。
延熙十九年(256年),姜維整頓兵馬,與鎮西將軍胡濟出兵,同意在上營見面,但胡濟沒有來,導致姜維在段谷被魏將鄧艾擊敗。姜維受了很多傷,所以人們抱怨姜維,隴西也不安。
延熙二十年(257年),魏征東將軍諸葛生反淮南。姜維利用魏關的空虛率領秦川出兵,帶領萬人出羅谷。魏將軍司馬望鄧艾守長城,姜維駐扎在芒水,在山上扎營。姜維多次挑戰,但司馬望和鄧艾無法堅持下去。
五年(262年),景耀姜維率軍出漢、侯和,被鄧艾擊敗,姜維退役。
南征
建興三年(225年)南中雍凱、高定、朱褒叛亂,諸葛亮率軍前往平定,七擒七縱孟獲,令人信服。建興十一年(233年),南中劉周反,劉禪派馬忠代替張翼,帶領將軍張毅前往平定,殺死劉周。延熙三年(240年),越軍郡當地夷人作亂,劉禪派張毅平定叛亂,開發越軍郡,開辟越軍郡與成都之間的道路。景耀元年(258年)永昌蠻夷叛亂,劉禪派霍益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