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_亚洲素人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_成人小视频在线

北宋真宗時期,朝堂之上出現了以誰為首的五名奸臣?

  北宋時期,宋廷出現了五名奸臣:王欽若、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這五人被稱為“五鬼”,其中王欽若和丁謂最為著名。但關于“五鬼”的來歷,后人對《宋史》的記載有所懷疑。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王欽若

  王欽若(962年—1025年),字定國,臨江軍新喻縣(今江西省新余市)人。北宋時期大臣,宋真宗、宋仁宗時期兩度擔任宰相,五鬼之一。

  淳化三年(992年),進士及第。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太常寺丞、翰林學士、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職。澶淵之戰時,主張遷都金陵,受到宰相寇準彈劾,出判天雄軍。景德三年,寇準罷相后,知樞密院事。大中祥符初年,為迎合宋真宗仙道需求,偽造天書,爭獻符瑞,促成封禪泰山。深得宋真宗信任。宋仁宗時期,擔任秘書監,累官司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玉清昭應宮使、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二度為相,時人稱為“癭相”。

  天圣三年(1025年),病逝,追贈太師、中書令,謚號“文穆”,葬于濠州鐘離縣(今安徽鳳陽)。因主導編纂《冊府元龜》而知名。

  丁謂

  丁謂(966~1037年),字公言,小字謂之,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祖籍河北。北宋初年宰相、奸臣、五鬼之一。

  丁謂自幼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淳化三年考中進士,而后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工部員外郎、三司鹽鐵副使等職,大中祥符元年(1008),召為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加樞密直學士。后歷任禮部侍郎、參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書。

  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謂以參知政事身份任平江軍節度使,衣錦歸里,“建節本鎮,一時為榮“,遼兵入侵中原時,丁謂設法安定邊塞頗得時人贊許,不久后,支持宋真宗完成泰山封禪,一時頗受寵信,先后擔任三司使、參知政事、吏部尚書、保信軍節度使等要職。真宗在位后期,丁謂與首相寇準對立嚴重,當寇準因立儲事件得罪宋真宗時,丁謂趁機向宋真宗誣告寇準密謀政變,促成寇準罷相,最終使得自己登上了首相之位,拜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玉清昭應宮使,皇太子聽政時又歷任門下侍郎、左仆射等重要職位,皇太子趙禎即位,是為仁宗,又授丁謂司徒兼侍中之職,一時間位列三公,顯赫無比。旋即因包庇宦官之事受到群臣彈劾,被一貶再貶,明道年間,丁謂授秘書監致仕,景祐四年(1037),去世,歸葬于蘇州城西華山習嘉原。

  林特

  林特(公元951~1023),字士奇,約生于后周廣順元年(951年),福建寧德人,生于福建順昌。祖父林揆(福建霞浦長溪人)仕閩,于后唐長興四年(公元933年)任順昌縣令,故定居順昌。父林延安、子林洙遷居福建寧德南埕。

  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攜帶自寫的文章進謁南唐國主李璟。李璟奇之,命作賦,頃刻而成。因而被授為蘭臺校書郎。

  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南唐亡,林特歸宋,宋太宗任為長葛(今河南省長葛縣)縣尉。又先后改任遂州(今四川遂寧縣)錄事參軍、大理寺丞和隴州(今陜西隴縣)通判等職。端拱元年(988年),經宰相呂蒙正推薦,任三司戶部勾院通判。

  咸平年間(998~1003年),度支使梁鼎“制置陜西青白鹽,前后上議異同”,宋真宗派林特等前往考察利弊。林特經過調查認為,制置青白鹽對朝廷與百姓不利,上書請恢復舊鹽商販。所奏合旨,被升為禮部員外郎。后又任戶部副使、鹽鐵副使。

  景德元年(1004年),真宗北征,命林特為同知留司三司公事。真宗謁陵,林特為行在三司副使,奉命參與制定新茶法,使朝廷每年增加茶稅收入百余萬,被升為禮部郎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封禪泰山,三年,祭祀汾陰,林特均為行在三司副使。后以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修玉清昭應宮副使。七年,為行在三司使。

  乙未,以三司使林特為戶部侍郎、同玉清昭應宮副使。

  兗州景靈宮,太極觀成,遷吏部侍郎。

  天禧元年,為修上《圣祖寶冊》副使,轉尚書右丞。

  天禧四年(1020年),升任工部尚書兼太子賓客,太子賓客林特上表請求皇太子趙禎在群臣拜謁時不必回禮,真宗下詔不許。后改太子詹事。

  當時,宰相丁謂以符瑞土木迎合帝意,林特巴結丁謂,每見必拜,一日三見亦三拜之,故得丁謂善待。

  宋真宗不豫,丁謂欲提拔林特為樞密副使,李迪不贊同。二人殿前爭執后皆被罷相。

  乾興元年(1022年),宋仁宗即位,林特被任為刑部尚書,翰林侍讀學士。后丁謂被貶官,林特也被貶為許州(今河南許葛)知州。后又奉詔還朝,任戶部尚書知通進銀臺司,判尚書都省,勾當三班院。不久病逝,贈尚書左仆射,后又贈太尉。


  陳彭年

  陳彭年(961-1017),字永年,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人,博聞強識,才華出眾。陳彭年官至貴顯而居室陋敝,所得俸賜,惟市書籍。真宗親臨吊唁,見其家居簡陋破舊,感慨不已,以致數日未上朝理政事。贈其為右仆射,賜謚“文僖”。

  陳彭年勤于職守,鞠躬盡瘁。朝廷舉行典禮,他無不參預。他對儀制、沿革、刑名之學尤有研究。如果有的制度前世沒有記載,他也必能援引依據來擬訂之。無論政事大小,只要有需咨訪之處,他必能應答辯證,毫無滯礙,而又往往符合真宗的意思。后來升入內閣,由彭年獨攬大小事務。繁忙的事務,有時使他精力疲乏,以至于舉止失措,顛倒冠服。有時竟至于忘記是什么花,而問左右人:“何花也?”人家告訴他是石榴花,他說:“此地竟有石榴花耶?”他后來位極人臣,但仍保持儉樸作風,克己清廉,不貪不虐。史稱他“貴至通顯,奉養無異貧約”。他所得棒祿多用來購買書籍,身后末留下任何家財,以致其子孫生活十分困窘。

  劉承規

  劉承珪一般指劉承規,劉承規(949年—1012年),北宋五鬼之一,自宋初當宦官,歷事三朝,深所倚信。他掌管內藏三十年,對度量衡很有研究,為宋朝的權衡改制,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太宗實錄》及《冊府元龜》等史籍的編修,就有劉承規的一份心血。另外還曾參與封查府庫,平定土民動亂,防備契丹等事件。劉承規是宋代宦官中較有作為的人物。他的一些事跡,值得人們重視。

  劉承規屢有勞績,官至宣政使、應州觀察使,又特置景福殿使讓他擔任,表示對他的優寵,后改任新州觀察使。史稱其精力充沛,廉潔奉公,好儒學,喜藏書,能考訪事實,禮待土人。

  劉承規雖然是宦官,但其主要工作是參與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活動,為皇帝倚重。他死后被贈為左驍衛上將軍、鎮江軍節度使,賜謚為“忠肅”。大中祥符七年,玉清昭應宮建成,真宗又追贈劉承規為侍中,并遣中使詣墳祭告。當時,二圣殿塑像配餉功臣,真宗特詔塑劉承規像于宋太宗像之側旁。

  在宋代宦官中,死后被加謚號的,劉承規是第一個。他的像被塑在宋太宗像的側旁,被視為皇帝的功臣,同餉祭祀,這在宋代宦官中也是罕見的。

  后人評價

  宋人王稱《東都事略》王欽若傳已載,在宋代欽若等即有五鬼之稱。說《宋史》篡改史料顯屬妄說。實際上宋史匆匆而就,反倒利于保存大量原始史料而不利于篡改。

  再說說他們究竟干了什么壞事而被稱為五鬼的。以王欽若為例,后人根據《宋史》不過總結出四條,一曰投機取巧,邀他人之功為已功;二曰迎合帝意,大搞荒誕無稽地迷信活動;三曰挑撥離間,讒語傷人打擊政敵;四曰金蟬脫殼,嫁禍于人;有罰歸咎他人等。但這些人功過參半,且迎合攀附歷代有之,很難因此就定性為奸佞。宋《奸臣傳》也未收錄此五人,是非功過有待后人評說。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