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是李世民為表彰功臣而建造的一座畫有功臣圖像的高閣。望著歷史的河流,感受著歷史的滄桑。讓我們和有趣的歷史小編一起走進了解。
唐朝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幫助他稱帝、幫助他創造“貞觀盛世”的英雄們,模仿漢明帝劉莊在云臺閣紀念云臺二十八將的方式,在皇宮里建立了一個凌煙閣,選出了24位著名的貞觀大臣,并邀請繪畫大師閻立本將這24位英雄的畫像描繪在凌煙閣中,表示對這24位英雄的尊重和重視。李世民本人也經常去凌煙閣回憶和懷念。
在凌煙閣功臣榜的武將序列中,秦瓊、程咬金、李績(徐茂公)應該是民間知名度最高的。由于隋唐演義的廣泛傳播,這三個人可以說是眾所周知和眾所周知的。而且三人歸唐后,在唐高祖李淵執政期間早早封公拜將,都是手持兵權的高級實權將領。在實際的官職和頭銜上,他們遠遠超過了凌煙閣功臣榜上的絕大多數人。
秦瓊投唐后,在唐高祖武德時期,他已經是左武衛將軍,爵封翼國公。程咬金投唐后,也因軍功爵封宿國公。李績是李密死后瓦崗寨的最高領導人,因為他帶著軍隊和領土投唐。因此,他比秦瓊和程咬金更強大。他的官職是河南大總管、左監門將軍,爵封舒國公。他的名字是徐,此時他也被李淵命名為李。
位于凌煙閣功臣榜上,在唐高祖武德時期能超越秦瓊、程咬金、李績的人,除了李孝恭這樣的皇室宗親,也就是同樣位于唐朝開國功臣的“太原元謀功臣”中的人,如柴紹、尹開山等,其余的,如長孫無忌、方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等貞觀時期風頭強勁的名臣良將,即使是后來的大唐軍神李靖,當時的爵位也只是縣公,實權也比不上李績。
然而,在凌煙閣功臣榜的排名中,秦瓊、程咬金和李績遠遠落后。程咬金只排名第19位,李績和秦瓊更差,分別排名第23位和第24位,成為正副班長。尉遲敬德和秦瓊一樣,在瓦崗寨沒有存在感的魏征和張亮分別排名第四和第16位。為什么這三個在唐高祖武德時期成名的人在凌煙閣的排名上如此落后?
秦瓊的地位很尷尬,是否參與過“玄武門之變”并不重要
史書中對秦瓊是否參與過“玄武門之變”的描述非常模糊。按照正常道理,秦瓊是李世民非常欣賞和重視的將軍。秦瓊也在李世民的指揮下做出了許多軍事貢獻。史書上記載:“每一個敵人都有一個驍將銳士為了贊美所有人,秦王殺了他的叔寶。”。兩人之間有友誼,秦瓊當時的職位也值得李世民吸引,但事實上,從凌煙閣的最后排名來看,李世民可能對秦瓊不滿意,秦瓊可能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
秦瓊從王世充處拋妻投唐時,李淵曾對他說:“卿不同情妻子而來到我身邊,而且立功,讓我肉可食,當割以吃爾時,情況下,孩子們的友誼!“,李淵在執政時基本上做到了。秦瓊被允許與李世民作戰。李淵在他做出貢獻后,總是給予獎勵和實權。他的頭銜也達到了不同姓氏和臣民的頂峰。可以說,李淵對秦瓊很好,秦瓊只是一個將軍。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秦瓊是真正的忠誠,還是虛假的忠誠,都不太可能參與顯然是處理李淵指定的繼承人“玄武門”,相當于背叛李淵,不參與政變不支持李世民,所以在凌煙閣排名當然不高,可以擠進名單,估計李世民看到秦瓊曾經和他一起工作,反復戰斗成就。
當然,也有可能是秦瓊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畢竟史書沒有說清楚,但其實參與比不參與還差,因為參與政變對李世民有貢獻,但對李淵有愧。李世民不是傻子,心里也有秤。李淵對你這么好,你能背叛他,你以后會背叛自己嗎?那么對秦瓊的感官就會嚴重下降,貞觀年間秦瓊沒有重用就可以說過去了。
貞觀時期秦瓊沒有被重用,沒有新功,慢慢被別人超越,自然在凌煙閣中排名不錯。另一種可能是秦瓊生病了,不能參加貞觀年間的戰爭。史書上也有相關記載,引用秦瓊自己的話:“我少在軍馬間長大,經歷了200多場戰爭,數重創,出血,數石斛,安得不病。”。因此,秦瓊是否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并不重要。夾在李淵和李世民之間的他其實很尷尬。貞觀時沒有軍功,最后被甩是正常的。
李績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是一個單獨的派系,需要一定的壓制
李吉在李淵執政期間的實權和地位遠高于秦瓊和程咬金。他可以算是一個諸侯,尤其是李密死后,至少在前瓦崗寨一系的軍事將領中,他已經是地位最高的領導人了。整個大唐軍都是以他為首,包括秦瓊和程咬金。和李靖一樣,李吉當時也是一路總管,但他的頭銜比李靖高。即使他和李世民一起戰斗,他也會領導一支軍隊,互不統一。例如,歷史書記載:
平建德,俘世充,乃振旅還,秦王為上將,積為下將,全服金甲,乘戎露,告捷于廟。
在李世民成為皇帝之前,這樣一個諸侯般的人物只能把他們拉成盟友,而不能像對待尉遲敬德和侯君集那樣來來去去。持有軍事力量的李吉不能參與“玄武門之變”。對李吉來說,他不參加皇室之間的競爭是最合適的。他是一個可以獨自統一士兵的將軍。他今天可以參加李世民發起的政變。他明天也可以參加李世民的兒子發起的政變嗎?
李吉不同于秦瓊和程咬金。秦瓊和程咬金長期以來一直被李世民管轄。他們可以被視為下屬。如果他們不參與李世民的政變,他們可以被視為對李世民的不忠。李吉沒有這個顧慮。同樣,李世民也知道重量,所以他不在乎李吉沒有幫助自己搞政變,但他也有壓制李吉在凌煙閣排名倒數第二的想法。壓制有三個原因:
李績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所以他的重視程度低于原秦王府的直系,否則他的直系下屬很容易發表意見。
李績是一個單獨派系的統兵將領,可以制衡關隴貴族。基于軍隊的平衡,他不能輕易失去它。如果他拔得太高,他會受到攻擊。
李績年輕,后來的皇帝可以繼續使用,他是武臣,他的地位應該相應地降低。
基于以上原因,即使李志的實際官職和頭銜長期以來足以傲慢大多數在他面前的英雄,李世民仍然把他放在最后,李志實際上完成了李世民的期望,在唐朝高宗李志執政,成為輔助部長,代表軍隊一直站在皇帝后面,在李志擊敗長孫無極行動中,也發揮了自己獨特的作用,凌煙閣功臣的最終成就僅次于李靖。
程咬金在“玄武門之變”中沒有參與核心行動,功勞落后于他人
與秦瓊、李成相比,程咬金在李淵執政期間的地位略差,但他也是一位有一定實權的將軍。他的地位遠高于秦王府的私兵,如尉遲敬德和侯君集,他們在朝廷沒有實際地位。例如,當李建成和李元吉想鏟除李世民的得力助手時,尉遲敬德和張亮可以直接抓住他們并折磨他們,但對程咬金這樣在朝廷有正式職位和實權的,只能用行政命令調離:
為康州刺史七年,隱太子之
然而,他被認為是秦王府。他在李淵心目中沒有秦瓊那么高的地位,也沒有李成那樣有自己的直系部隊。沒有李世民的直接幫助,他可能會發生事故。因此,程咬金也簡單地說服李世民:“國王左右手,身體欲望長,得意?知節有死,我不敢去!”。但他也是一位擁有一定軍事力量的將軍,不可能幫助李世民成為一名簡單的戰士。
而且,像程咬金這樣被認為是李世民的忠誠,有兵權的將領,一定是被嚴格監視的,帶他去玄武門很容易暴露。因此,在“玄武門之變”中,程咬金并沒有參與最危險、最核心的伏擊行動,而是帶著他能管轄的部隊負責秦王府的保衛,清理李建成和李元吉余黨的工作。相對來說,他的功勞比直接在玄武門戰斗的人小很多,在凌煙閣的排名也不會太高。
綜上所述,秦瓊、程咬金、李績三人因隋唐演義而在民間最為知名,唐高祖武德時期封公拜將的三人之所以在凌煙閣功臣榜上排名較低,是因為他們各自的原因沒有參與政變或核心行動,其中只有程咬金明確投資于李世民,另外兩人嚴格來說,當時還不是李世民的下屬。
三人都是有兵權的將軍。即使他們幫助李世民,也不可能親自打手。與尉遲敬德和侯君集不同,他們需要努力工作才能獲得名聲。他們可以有選擇。這三個人也有一個重要的特點。他們都不是朝廷影響最大的關隴貴族中人。秦瓊是一名相對純粹的職業士兵。程咬金和李成都來自山東。在以關隴貴族為主導的初唐時期,他們生來就遭受了損失。李世民在制定凌煙閣英雄名單時也需要照顧各個方面,所以這三個人只能受到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