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末元初理學家、教育家許衡曾說:“戰國四君,其可稱之者,唯一的春申耳。即使是孟嘗、平原、信陵三子,也是尸位素食者。在許衡看來,戰國四公子中,只有春申君黃歇才算名副其實。既然可以稱之為“君子”,就不僅要有匹配的天賦,還要有品德。魏的信陵君魏無忌晚年沉迷于酒色。趙的平原君趙勝在長平戰爭前“利令智昏”。就連齊國的孟嘗君也被稱為“雞鳴狗盜”。那么,春申君真的名副其實嗎?
就天賦而言,春申君曾游說秦王,以生命換回楚國王子。他有非凡的能力,是當之無愧的王佐天才。然而,他并非沒有受到批評。春申君也做了一件困惑的事情,所以他死了,這件事產生了一個廣泛流傳的成語。
由于之前的成就,楚考烈王在即位后委以重任,讓他擔任楚國令尹。在春申君的治理下,楚國的國力蒸蒸日上。楚考烈王除了開心之外,還有一個遺憾。雖然他有很多妃子,但他沒有生下一個兒子。春申君到處尋找容易生兒子的女人,獻給楚王,但她從未生過兒子。就在春申君擔心的時候,李媛帶著妹妹李燕燕出現了。
李園城府深厚雄心勃勃。他想把妹妹獻給楚王尋求財富,但聽說楚王不適合生兒子。他擔心妹妹很長一段時間都得不到青睞,所以他設計把妹妹獻給春申君,并立即得到青睞。不久,李燕燕懷上了春申君的孩子,所以李園建議春申君把懷孕的李燕燕獻給楚王。如果她生下的兒子能成為新的楚王,楚國就可以擁有春申君。
春申君想拒絕。轉念一想,他覺得對方說的有道理,最后把李燕燕獻給了楚王。李燕燕入宮后,很快就得到了楚考烈王的青睞。而且,她真的生了一個兒子,被封為王后,而她的兒子被立為王子。這就是成語“移花接木”的故事。
事實上,李園是整個事件中獲利最多的人。他原本是春申君手下的門客,現在變成了一個能和春申君平起平坐的國叔。春申君的門客朱英曾勸他不要這樣做,但春申君從來沒有把李園放在眼里,所以他沒有聽朱英的勸告。楚考烈王去世后,李園安排刺客將春申君刺殺入宮,并將他家全門抄斬,而李嫣生下的兒子成了后來的楚幽王。
春申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 ,就這樣被權利沖昏頭腦,可以說是晚節不保,多么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