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憲沒有把王位給李隆基,會發(fā)生什么?事實上,很多人都被“讓皇帝”這個名字所欺騙。當時的王位和后來的王位都只屬于李隆基。李憲根本沒有上位的可能。如何談?wù)摗白尣健保?/p>
要說李憲“讓”王位,前提是王位本該屬于李憲,這句話的唯一依據(jù)就是長子繼承制。然而,在古代封建王朝,這并不是繼承王位的唯一制度,對外開放的唐朝也不會墨守成規(guī)。
不得不說,李家能力很強,皇位爭奪異常激烈,只有真正的強者才能成為皇帝。例如,李淵立的長子李建成為王子,最終導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成為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被立為繼承人。結(jié)果李承乾行為不端,造反。被李世民廢除,因此改立了三子李治為王子。李治的第一任皇后,沒有孩子。因此,他立了第二位皇后武氏的長子李鴻為王子。李鴻死后,立武氏的次子李賢為王子。結(jié)果,“臺下種瓜黃,瓜熟子離開。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尚可,摘絕抱蔓歸。“武則天心狠手辣,逼死親子不手軟,王子的位置落在任性軟弱的李顯手中。
經(jīng)過一些曲折,李賢終于成功地繼承了王位,但不幸的是,他幾天沒有成為皇帝,王位變成了他的兄弟李丹,然后武則天廢除了李丹,成為了皇帝。幾十年的恐懼終于過去了,李顯又回來了,成了皇帝,但他的兒子李重潤死得很早,他沒有長子。后來又讓另一個孩子李重茂當皇帝,然后又被推翻了。所以,在唐朝當王子真的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風險太大,一不小心就會死。
那么,誰推翻了李重茂和魏后的統(tǒng)治呢?事實上,太平公主、李隆基等人組織了政變。從那時起,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成為唐朝最重要的實權(quán)人物。
從結(jié)果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李丹的長子李憲從未觸及過權(quán)力中心。當風云變幻時,只有力量才是永恒的依賴。
唐朝從成立到李丹登基,從未有過繼位長子的先例。相反,誰是長子,誰死得快。因此,李憲不會欺騙任何“長子”。
說“長子”的只是李隆基的政治對手。他們不是為了李憲的利益。他們只是想壓制李隆基。在那些人眼里,李憲只是和弟弟打交道的工具。
因此,李丹的王子只能是能力出眾、實力雄厚的李隆基。李憲一開始沒有機會。至于李隆基后來追求李憲為“讓皇帝”,這只是一場慷慨的政治表演。這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