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蜀漢軍隊部署的讀者,以下有趣的歷史小邊將為您帶來詳細的介紹,然后向下看~三國蜀漢滅亡時,姜偉部和其他蜀軍是如何部署的。
在魏、蜀、吳三國中,由于蜀漢控制的領土最小,人口最少,其軍隊數量也是三國中最少的。
根據裴松之在《三國志》注釋中引用王隱的《蜀記》中的記載,劉禪向鄧艾投降,命尚書郎李虎送的士民簿記載,蜀漢共有“十萬二千名士兵”。
相比之下,東吳后期有23萬士兵,是蜀漢的兩倍多。至于曹魏更強大,16萬軍隊被派往滅蜀之戰,超過了蜀漢全國軍隊的總和。諸葛生日時,司馬昭派出了近50萬軍隊,顯示了雙方之間的巨大實力差距。
需要注意的是,三國時期沒有互聯網,很難及時統計各地駐軍人數的變化。因此,《蜀記》中提到的蜀軍人數,應根據一定時期各地報告的結果,統計蜀軍共有多少士兵,只是一個注冊數字。
魏國攻打蜀漢時,根據當時的通信條件,成都可能無法及時掌握當地軍隊數量的變化。因此,劉禪投降時,扣除戰斗傷亡后,蜀軍實際上應該沒有12000人。

而這十萬二千蜀軍,可分為機動部隊和地方守備部隊兩部分。
蜀軍的機動部隊由將軍姜偉直接指揮。為了方便北伐,他在漢中駐扎了很長一段時間。然而,在滅蜀之戰之前,宦官黃浩獲得了權力,想要擺脫姜偉,而是讓附屬于他的右將軍閻宇掌管軍事權力。為了避免災難,姜偉帶領一些蜀軍前往中屯田,其他部隊由廖華、張毅、董厥等將軍負責,駐扎在益州各地,準備適應。
滅蜀之戰爆發后,姜偉在與鄧艾打仗后帶領軍隊退役,廖華等人也奉命帶兵馬前來增援。據《三國志·鐘會傳》記載,當鄧艾偷渡陰平,擊敗諸葛瞻時,姜偉放棄劍閣,回到成都,大約有4萬或5萬人。
這四五萬人的主要組成部分應該是姜偉、廖華、張毅、董厥指揮官的機動部隊。此外,漢中可能有少數后衛退役。這一數字與司馬昭估計蜀軍機動部隊約5萬人一致,這也與吳國大臣張燕在《默記》中提到諸葛亮北伐時蜀軍約5萬人一致。
因此,蜀軍的機動部隊總數約為5萬人。

蜀軍的后備部隊通常主要部署在成都、漢中、永安、南中三個邊境地區,其他地方是州軍。魏軍占領漢中后,為了防止魏軍通過米倉道通過巴西迂回攻擊成都,他還必須在巴西部署相當數量的軍隊。
漢中軍隊最多,因為它靠近魏國。雖然《三國志》等史書沒有提到滅蜀之戰時漢中有多少蜀軍。但考慮到王平守衛漢中,共有3萬軍隊。《三國志·鐘會傳》提到,鐘會攻克陽平關、南鄭后,漢城、樂城各有五千蜀軍拒絕投降。漢中要地陽平關、南鄭,守軍不應少于漢城、樂城。漢中至少有2萬人。
駐扎在永安的蜀軍人數最多的時候,是劉備剛剛去世。當時蜀吳關系剛剛緩和,互相警惕,于是李燕指揮軍隊駐扎在永安,監視東吳。然而,隨著曹魏實力的增強,蜀吳之間的壓力關系越來越密切。曹真伐蜀時,諸葛亮讓李燕帶著2萬人到漢中加強防御。從那以后,永安的防御力量應該不多了。
公元257年,由于孫臣在中國的專權,東吳的將軍表現不穩定。劉禪在秘密聯系蜀漢時,派閻宇領導500支軍隊加強永安的防御。從那以后,閻宇一直帶著軍隊留在永安,直到滅蜀戰爭爆發。他留下羅憲和2000人留在永安,帶領軍隊回去救援。
因此,在滅蜀之戰之前,永安的蜀軍是閻宇的5000人,加上原來的駐軍,應該不到1000人。魏軍奪取漢中時,永安只有2000人。

歷史上很少提到成都、南中、巴西的蜀軍數量。然而,南中和巴西至少應該有成千上萬的人。這樣,12000名蜀軍扣除了姜偉的4萬或5萬人,漢中的2萬多人,永安的1萬左右,南中和巴西的守軍,只剩下1萬或2萬人。即使加上閻宇帶回的人和馬,扣除各地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的部隊,蜀軍留在成都的部隊最多也在2萬左右。
難怪鄧艾帶著2萬大軍偷渡陰平后,諸葛瞻打不過他,兵力也不如對方。此外,鄧艾和魏軍長期戰斗,諸葛瞻和成都蜀軍第一次上戰場。他很有天賦擊退魏軍的第一次攻擊。